导航:首页 - 大话经济:中国经济衰退几率等于零

大话经济:中国经济衰退几率等于零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0-30

中国经济衰退几率等于零

    这几年,内需一直无法扩大,为什么扩大不了?居民家庭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例不到50%。而80年代改革的时候,这个比例达到70%多,接近80%,老百姓有钱买东西,市场就建立起来了。90年代中期以后,国民经济增长非常快,但税收涨得更快,与此同时,改革过程中一些关键的生产要素——比如土地——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因此,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相当大的一部分集中在了政府手里。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如果国民经济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外部冲击——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就是改革的一个机会,因为这个“逼迫”的力量就要来了。每个政府都想多做事情,解决民生困难,多创造政绩,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在座的哪位如果有机会从政,也是会这样想的。但是在现在的困境中,如果不做调整,目前的局面是没有办法维持下去的。我国高度依赖出口,外销市场出了问题,大量的沿海生产力就停止了,工人回乡下,这可能酿成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现在看来很难完全摆脱这种局面。这当然是坏事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回看改革开放30年的角度看,可能也是一个机会。正是这样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从政府到民间形成了一个合力,共同解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比如,税收能不能相应的减一减,政府控制的很多资源能不能更多的往市场上放。我们不是30年前的中国,中国逼迫下的改革最终增强了国力,中国尝到了这条道路的甜头。这个记忆尤在,这就是一个机会。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的问题上形成了政治共识呢?为什么最近在土地问题上有些重要的推进呢?有人认为国家重点工程需要拿地,政府要发展,也需要地。我的看法,还是要回到国民经济。如果顺风顺水,我们的改革很难往前推。有的时候遇到困难,就逼出一个合力,可能会带来一些机会。中国不是日本,更不是欧美国家,中国要建设的地方很多,只要经济政策对头,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衰退,我大胆的讲出现衰退的几率等于零。不像日本,日本的政策很难摆动,大小河道里都铺上水泥了,河都改造过,农村都建好了,路都是非常漂亮的。而中国离这个阶段还早。大家从城市圈往外走,可以看到中国需要建设、需要投资的领域非常非常广泛。但制度不对头,谁能去投?谁有权投?而谁又有权转让这些资源?我相信今天这些问题跟30年前的问题有共同之处,不同的地方是,我们30年的实践会让我们对困难和威胁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因为被形势逼迫,就需要调整我们的制度,调节我们的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国有与民营利益板块之间的关系,这就有可能在困难的情况下逼出一条新路。 

    利 用这个机会,我想表达这个想法。今天早上刚刚公布了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各位媒体朋友都很担心。我们不要那么着急,马上就进入细致的问题,现在是很好的回看30年的时机。我对30年改革开放的理解,就是逼迫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在中国只要认真摸,你总会摸到石头,终会走出一条路来。我们过去因为落后,所以老是要跟着别人走,这是对的,今后也要学别人。但1840年以来,中国向别人学习的问题上,屡屡有错。毛主席讲过,为什么先生老是打学生呢?1840年以后,中国人一直学日本,日本侵略中国;学西方,西方侵略中国。建国以后,我们改革开放也是学。我们计划体制学苏联,学来学去苏联垮了,这条路走不通了。然后我们学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也不行了。后来我们发现,东亚模式最好,学日本、学韩国,几乎要达成一致认识时,日本出问题了,然后开始学美国。 

    这一次,美国出问题的机构中很多大行的行长,当年都是我们非常虔诚地组织队伍去参观、学习时的老师,请他们上课,听他们讲怎么控制风险。现在,教我们控制风险的老师出问题了。老师都不行了,那怎么办?那就得靠自己了。这就是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再也不能简单地用这个模式或那个模式来建设一个大的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回到30年前邓小平讲的话,所有的本本条条主义都是错的,从实际出发这条路,才走得对。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人民,有它自己走过的路,我们要开放、学习,但照搬任何一个模式,都不可能成功,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出了问题,是好事情,中国的机会来了。我们中国的心理已经成熟,我们不会把自己国家的命运简单的说成是照这个还是照那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现在发生的这些事情导致的困难,与30年前的饥荒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看,是大体正确的一条路。今天的困难,今天的中国人还在继续往前走。我相信,中国有非常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大话经济:中国经济衰退几率等于零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全球TOP10 EMBA (2008-10-30)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