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8年GCT语文考试历史复习指导--世界现代史二

2008年GCT语文考试历史复习指导--世界现代史二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0-22

(六)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爆发:1929.10美国
       2.特点
              ①范围广
                     地域:从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两种危机同时爆发——生产过剩危机、金融信用危机
                     行业:各行各业都卷入
              ②破坏性强——工业减1/3,国际贸易减2/3,大量失业,中小企业大量破产
              ③持续时间长:五年
              ④引起各国政治危机——各国走上不同的道路
二、美国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的任职
       2.罗斯福新政的提出与实施
              ①总思路
              ②特点
                     a.政府——调节
                     b.尽量避免国有化
                     c.缓和阶级矛盾
              ③内容
                     a.恢复财政金融信用
                     b.调整工业的立法与保护工人权益
                     c.兴办公共福利工程
                     d.调整农业
              ④成效
                     a.经济——开始复苏
                     b.政治——重要
三、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1.经济危机沉重打击德国经济
       2.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罢工兴起——共产党势力强大
                                          煽动宣传(二个旗号,内容)
       3.希特勒组织纳粹党
                                          恐怖活动
       4.垄断资产阶级选择并扶植希特勒——法西斯专政建立(1933.1)
       5.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①扩军备战及宣传口号
              ②撕毁凡尔赛和约               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③形成法西斯侵略集团                                           形成轴心
                                                  意大利加入
四、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1.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2.阶级斗争尖锐化                   对外——侵略——1931.9.18侵中国东北
       3.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军部
                                                        对内——高压——1936.2.26“二•二六”事件
                                           法西斯专政建立
       4.广田弘毅内阁的组建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5.近卫文内阁发动1937年侵华战争(七•七事变)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德侵略步伐的加快与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1.德吞并奥地利(1938.3)
       2.德对捷克苏台德区提出领土要求
       3.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①绥靖政策的概念——目的;实质
              ②策划与实施
                     a.张伯伦——策划
                     b.慕尼黑会议(四国首脑)及其协定——实施(顶点)
              ③破产
                     a.德国的侵略步伐未能遏制——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二、大战的爆发及初期欧洲战场状况(1939~1940)
       1.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爆发
       2.英法对德宣战
       3.“奇怪战争”与波兰的灭亡                                东——波兰
       4.德国的战略进攻方向(反时针)                       北——丹麦、挪威
       5.敦刻尔克大撤退                                               西——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
       6.英国的顽强抵抗——“不列颠之战”                南——巴尔干
三、二战的扩大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1~1942)
       1.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初期战况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德军初期的长驱直入
              ③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遏止了德军的攻势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a.原因:日本的战略方针——大东亚共荣圈
                                   英美对日实行贸易禁运
              ②英美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英法调整政策——与法西斯坚决斗争
                                           修改中立法案
              ②美国政策的调整
                                           通过租借法案           决定
              ③英美大西洋会晤——《大西洋宪章》
              ④华盛顿26国共同宣言                           援苏
四、大战的转折
       1.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德由进攻转防御
       2.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日由进攻转防御
       3.北非战场——美英盟军击败德意军队——结束
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1.意大利战败投降
       2.整体战况进入战略反攻
       3.德黑兰会议
              ①参会国
                            宣言
              ②结果
                            决定
       4.开罗会议——针对日本与中国问题
              ①参会国
  &n, bsp; ,           ②结果——《开罗宣言》
       5.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6.雅尔塔会议
              ①参会国
              ②结果
       7.德国法西斯的溃败投降
              ①东西二支军队突入德国境
              ②东南欧起义,协同苏军
              ③苏军攻克柏林
              ④德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8.波茨坦会议——针对日
              ①参会国
                            决定
              ②结果
                            《波茨坦公告》
       9.日本战败投降
              ①美在太平洋地区占优势
              ②中国军队开始反攻
              ③苏联对日宣战
              ④美投掷原子弹
              ⑤日本无条件投降
       10.伟大意义

(八)美国的霸权政策
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1.原因
              ①未受战争破坏
              ②倾销贸易
       2.状况
              ①工业产值1/2
              ②黄金储备3/4
              ③核武器
二、美国的霸权政策
       1.欧洲——冷战政策
              ①冷战政策的概念
              ②背景原因: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③具体内容:
                     a.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干涉各国内政(针对共产党)——反共逆流
                     b.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复兴经济——复兴经济,稳定资本主义
                                                                       (有附加条件)
                     c.军事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扩张实力遏制共产主义
                                                  (军事政治集团)
       2.苏联的应对——组建华沙条约
              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
       3.亚洲——直接侵略政策
                            干涉内政——外交不承认、台湾问题
              ①中国
                            军事威胁——军事基地、第七舰队
              ②朝鲜——侵朝战争——15国军队——失败
                                                 特种战争
              ③越南——侵越战争                         撤军
                                                 局部战争

(九)三个世界的形成和演变
一、殖民体系的崩溃
       1.从基本瓦解到最终崩溃(60年代末~90年代初)
       2.原因——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结果——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
              亚洲——中国、朝鲜、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印尼
              非洲——埃及、阿尔及利亚、37国(90年代后纳米比亚)
              拉丁美洲——古巴
二、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开展的活动
       1.第三世界的概念
       2.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标志
              ①基础——各发展中国家实行积极中立的不结盟对外政策
              ②贝尔格莱德会议——不结盟运动诞生(1961年)
                                   60年代——废除殖民主义
              ③政治主张
                                   70年代——反超级大国霸权主义
       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斗争
              ①“七十七国集团”——建立新经济秩序
              ②南北对话
              ③南南合作
三、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1.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核心——军事科技应用民用工业(美国)
                            新兴工业部门
              ②影响                                经济飞速发展
                            劳动生产率提高
       2.西欧各国走向经济政治的结合——欧盟
                                                 欧洲炼钢共同体  1951年条约
              前身——欧洲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7年罗马条约 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
                                                 欧洲共同体(共同市场)
       3.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①状况           5年恢复战前水平
                                   15年成为世界第二(1968)
              ②原因
四、美苏争霸                                   时间——50年代中后期
       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原因——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60年代——美占优
       2.争霸局面的演变     70年代——苏占优
                                          80年代——互有攻守,各有得失——僵持
       3.争霸结束
                      东欧剧变
              原因
                      苏联解体
五、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社会危机
              ①原因:严重的经济困难
                                                        政治危机
              ②状况: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国家性质改变(社会制度),疆域变化
       2.苏联解体
              ①三国独立(1990年)
              ②独联体的初建及其扩大
              ③苏联的解体
六、世界格局新变化
       1.旧格局的特征及消失的原因
       2.新格局的基本状况
              ①多极化
              ②地区冲突与民族冲突激化
              ③霸权主义仍存
              ④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8年GCT语文考试历史复习指导--世界现代史二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金融(专科) (2008-10-22)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