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8年GCT语文考试历史复习指导--近代史四

2008年GCT语文考试历史复习指导--近代史四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0-22

(七)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一、葡萄牙、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1.种族屠杀
       2.掠夺、贵重金属、土地                                            造成贫穷、落后
       3.垄断贸易:使殖民地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二、独立革命的序幕——海地革命(反法)
       1.黑奴起义及其领袖
       2.革命胜利与独立国家的成立(1804年)
三、西属殖民地的独立革命
       1.初期——墨西哥——“多洛雷斯呼声”
                                          委内瑞拉
       2.北部——玻利瓦尔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阿根廷
       3.南部——圣 马 丁  智 利
                                          秘 鲁
       4.厄亚基尔会晤后的独立斗争联合行动
              ①人民军队的组建
              ②阿亚库巧战役——玻利维亚独立
              ③西班牙殖民军投降
四、葡属殖民地巴西独立
五、拉丁美洲一系列独立国家的建立
六、美国侵略势力的渗入——“门罗宣言”

(八)17至18世纪的俄国
一、沙皇俄国的兴起
       1.俄罗斯国家的出现——882年基辅罗斯
       2.基辅罗斯的分裂及被蒙古汗国的控制(金帐汗)
       3.莫斯科公国的统一与独立
       4.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沙皇俄国兴起开始对外扩张
二、彼得一世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目的
                                   军事
       2.改革的内容     经济
       3.效果                社会生活

(九)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天才设想
       2.现实矛盾的展现——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示根本矛盾
       3.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由自发转为有组织
       4.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天赋条件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①积极参与革命实践
                                                 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②发表《共产党宣言》(1842年)——标志诞生

(十)1848年欧洲革命
一、推进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
       1.法兰西帝国覆亡后处于波旁王朝统治下(1815~1830)
       2.“七月革命”——处七月革命(大资产阶级)(1830年7月)
       3.“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临时政府
              成立第二共和国
              保障工人部分权利
              实行普选权
       4.“六月起义”——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斗争——目标:资本主义的存废
       5.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第二帝国
二、推进统一的奥地利、普鲁士
       1.奥地利——维也纳起义
       2.普鲁士——柏林起义
三、争取民族独立的东南欧
       1.意大利——反奥起义
       2.匈牙利——布达佩斯起义——“反奥”、“宣布独立”——被俄、奥镇压
       3.捷克斯洛伐克——反奥起义
       4.罗马尼亚——反俄、土耳其起义——被俄镇压

(十一)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及其侵略扩张
一、农奴制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1.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自由劳动力
       2.农奴制带来的问题
                                          国内市场
二、农奴制引发政治统治危机
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
       1.目的
       2.内容
       3.性质和作用、特点
四、俄国的对外扩张

(十二)美国内战
一、美国的西进运动
       1.独立后的美国政权性质
       2.美国的西进运动
二、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与焦点
       1.北部、中部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需要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
                                                                                                                黑奴制的存废
       2.南部的种植园经济制度→用黑奴生产、为英国提供原料、市场
三、废奴运动的开展
       1.“地下铁路”——塔布曼
       2.武装起义——约翰•布朗
四、林肯当选总统与美国内战的爆发
       1.林肯当选总统(1860年)
       2.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1861.4)
五、内战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1.初期北方的失利及原因   《宅地法》
       2.林肯颁布二项重要法令
                                                  《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
       3.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结束
六、美国内战的历史作用
       1.性质
       2.作用

(十三)亚洲革命风暴
一、西方列强对亚洲的继续侵略(19世纪上半期)
       1.英国:中国、印度、缅甸、阿富汗、伊朗、土耳其
       2.美国:中国
       3.法国:中国、印度支那(越南)、土耳其
       4.沙俄:中国、土耳其、伊朗
二、亚洲革命风暴
       1.性质——民族解放运动——反帝、反封建
       2.代表事件:(五个)二个宗教色彩、三个达顶点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1.背景——印度各阶层人民反英情绪的高涨
                     农民、手工业者——最坚决
              ①    土兵——核心力量
                     部分封建王公——反英殖民当局的兼并政策
                                    薄饼、红莲花
              ②起义的酝酿
                                    秘密组织
       2.密拉特城子弹事件——导火线
       3.民族大起义
              密拉特→德里——成立政权→被镇压
              勒克瑙——失陷
              詹西保卫战——失败——女王

(十四)日本明治维新
一、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
                                   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1.阶级关系:
                                   被统治阶级——农民、贫民
       2.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变化
              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商业中心城市、商人财团
                                                               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新的政治力量→反封建,求政权
              ②社会关系变化及其对政治的要求   从事资本主义的封建大名→反幕府,改变现状
                                                               中下层武士——经济状况恶化→改革成为主柱
       3.西方列强的入侵——严重的民族危机
              ①美国打开日本的门户
              ②日本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4.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倒幕运动的趋势形成
二、武装倒幕运动
                                   主力——农民、贫民
       1.倒幕力量概况  改革力量——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依附力量——各地大名(藩主)
              ①明治天皇发布讨幕密诏——德川庆喜的顽抗
              ②武装冲突的开始(1864年)
              ③决定性战役——伏见、鸟羽战役
              ④武装倒幕的胜利结束(1869年)——推翻幕府统治
三、明治维新
       1.明治天皇政府迁都
       2.推行资本主义改革                              改藩主为藩知事,由中央任命
              ①加强中央集权,达到政治上统一
                                                                      废藩置县
              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社会进步
              ③确立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3.历史评价——作用、特点

(十五)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一、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前的德意志状况
              ①封建割据的局面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
              ③普鲁士、奥地利对德统一的态度——统一的历史使命落在普鲁士
二、普鲁士完成德的统一
       1.俾斯麦任职及其“铁血政策”
       2.统一战争
              ①普奥联军败丹麦
              ②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排除奥地利于德意志之外
              ③成立北德意志同盟
              ④普与南德意志4邦签订军事协定
              ⑤普法战争——色当战役——败法,完成德统一(1870年)
       3.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71年)
三、意大利的统一
       1.统一前的意大利
              ①封建割据的分裂状况
              ②外国势力的控制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统一的要求
       2.撒丁王国承担统一的历史使命
              ①撒丁王国的状况
                     战略地位
                     经济发展
                     政治力量——资产阶级自由派
              ②统一战争的主要经过
                     加富尔的任职及其施政措施                            奥仍占威尼斯
                     联法对奥作战——中途停止
                     中、北部人民起义——中部与撒联合              法获尼斯、萨状伊
                     两西西里人民起义——加里波第率“红衫军”加入——解放两西西里
                     加里波第移交权力→撒获中、南部
                     意大利王国的建立(1861.3)

(十六)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一、欧洲经济的发展与马克思的预言
二、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条件
       1.经济危机引发各类矛盾的激化(1857年) 伦敦国际博览会
       2.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强烈要求加强团结
三、第一国际的成立                                              欧洲工人声援波兰起义
       1.伦敦圣马丁堂集会——决定——定名
       2.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领导人
四、第一国际成立后的主要活动
       1.在各国建立支部
       2.支持各国罢工斗争
       3.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流派
              ①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小生产者利益——小私有制
                     a.蒲鲁东主义的概念
                     b.第一国际内的斗争         无政府主义
                            日内瓦会议
                            洛桑会议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布鲁塞尔会议
                                                  蒲鲁东主义分化——左→马克思主义
              ②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a.巴枯宁主义的概念——无政府主义→继承权
                     b.第一国际内的斗争
                            巴塞尔大会
                            海牙大会——开除巴枯宁
       4.支援巴黎公社的革命——写信、保护
五、第一国际的结束
       1.巴黎公社失败后处境困难
       2.迁到美国纽约(海牙大会的决定之一)
       3.宣布解散(1876年)
六、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①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引发革命——“9•4”革命
                     a.推翻帝制
                     b.成立共和国
                     c.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权——“国防政府”
              ②巴黎各阶层人民自发救国——国民自卫军(以工人为主)
              ③国防政府的投降政策及其政权的转移——梯也尔政府
                                                        对外——卖国(赔款、割地)
              ④梯也尔政府的反动政策
                                                        对内——镇压(解除武装)
       2.“3•18”革命的爆发及其初步胜利
       3.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①选举产生——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主持
              ②公社委员就职——标志
              ③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a.政治——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阶级政权机构
                     b.经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性质
                     c.社会——维护劳动人民利益
       4.巴黎公社被镇压后失败
              ①梯也尔政府的反攻
              ②普鲁士对梯也尔政府的支持与勾结(普法合约)
              ③“五月流血周”(5.21~5.28)
              ④历史评价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8年GCT语文考试历史复习指导--近代史四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财税(专科) (2008-10-22)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