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自考“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6
 第一部分 考核方式介绍
  考核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2小时。
  试卷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5个,每题2分,共10分。
  二,名词解释4个,每题5分。共20分
  三,简答题2个,每题15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个,每题20分,共40分。
  第二部分 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的特点是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看是否理解正确,要求同学们对课件和教材有较细致的学习。答题时可以采取排除法。这个方法比较快,即把不正确的答案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有的答案选项本身就是错的,可以比较容易地排除掉。对于比较有把握的题,也可以采用直接选择的方法。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1)美学学科形成过程中的一些主要的历史知识要点;(2)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张;(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巫术活动,巫术直观,世界象征化,神话等基本概念的含义;(2)巫术直观如何使世界象征化,巫术直观与符号形式的起源。
  第三章 美感经验
  (1)美感经验的定义;(2)美感直觉,美感的表现性等概念的含义;(3)“美”的定义;(4)美感经验与美的关系。
  第四章 美感经验形态
  (1)优美,崇高的含义;(2)优美的特征;(3)康德关于崇高的理论观点,崇高的本质,崇高与优美的关系等;(4)悲剧,“过失说”,“净化说”,“冲突说”,“永恒正义说”,“酒神精神说”,“存在悲剧观”等的基本含义;(5)悲剧的本质和喜剧的本质,悲剧的特征和喜剧的特征;(6)审美的丑,审美的荒诞的含义。
  第五章 审美活动
  (1)审美活动的本性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2)审美活动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审美活动的特征;(3)存在性境域的显现,赋形活动等概念的基本含义。
  第六章 作为显现的符号形式
  本次考试单项选择题中,本章不作要求。
  第七章 艺术活动
  (1)艺术的定义;(2)美学史上关于艺术定义之不同观点的知识点;(3)艺术品接受的本性,艺术品接受的特征。
  练习题
  1.明确地将崇高作为独立的美感经验形态,并与优美对立起来加以研究的第一个人是( )。
  A.朗吉弩斯 B.博克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2.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来源于( )。
  A.再现 B.表现
  C.模仿 D.神的启示
  3.人类在其历史性展开中形成了不同的活动类型,包括( ),认知判断活动,道德活动与生产实践活动。
  A.伦理活动
  B.政治活动
  C.文化活动
  D.直觉(审美)活动

 4.与丑关联的主体是( )。

  A.理性主体
  B.非理性主体
  C.认知的主体
  D.道德主体
  5.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是唯一进行( )的动物。
  A.交流的动物
  B.求生活动
  C.信号沟通
  D.符号活动或象征化活动
  6.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在1750年提出了“美学”这门研究“感性”的学科,并认为“美”就是( )。
  A.完善的感性
  B.诗性智慧
  C.和谐
  D.自然的合目的性
  7.中国古代提出的“神与物游”的状态是一种( )。
  A.崇高的状态
  B.优美的状态
  C.喜剧的状态
  D.荒诞的状态
  8.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感经验是物理的事实
  B.美感经验是美的事物引起的经验
  C.美感经验是非功利或超功利的
  D.美感经验是一种生理的快感
  9.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 )。
  A.“美本身”
  B.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C.艺术
  D.美感经验
  10.审美活动得以呈现的介质的本性是( )。
  A.物质材料
  B.纯粹的形式元素
  C.在物的物性的开启中显现
  D.自然的物质材料
  11.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喜剧的本质是( )。
  A.见到旁人的弱点而产生的鄙夷
  B.见到旁人的弱点而感到的突然的荣耀
  C.对别人的弱点表示幸灾乐祸
  D.对无生命的东西的嘲笑

 附: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D 6,A 7,B 8,C 9,C 10,C 11,B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课程中的一些最基本概念作出解释,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准确性。清楚地掌握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的含义,尤其是理论课程中的概念体系,是学习理论课程的关键。答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求展开论述。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1)美的现象的复杂性;(2)为什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巫术活动的特征,巫术直观的意义;(2)神话的特性;(3)“手艺”是如何从身体劳作中诞生的,“手艺”为“艺”奠定了什么样的本源性根基。
  第三章 美感经验
  本次考试名词解释中,本章不作要求。
  第四章 美感经验形态
  (1)优美的特征;(2)悲剧,“过失说”,“净化说”,“冲突说”,“永恒正义说”,“酒神精神说”,“存在悲剧观”等的基本含义;(3)喜剧,“鄙夷说”,“突然的荣耀说”,“生命的机械说”,“能量消耗的节省说”等基本含义;(4)审美的丑,审美的荒诞的含义。
  第五章 审美活动
  本次考试名词解释中,本章不作要求。
  第六章 作为显现的符号形式
  (1)“纯粹形式美说”,“生命形式说”,“积淀说”,“有意味的形式”等概念的基本定义;(2)审美的符号形式生成过程的特点;(3)多样统一原则,格式塔原则和气韵生动原则的基本定义。
  第七章 艺术活动
  “视域融合”的含义。
  练习题
  1.神话
  2.“生命形式说”
  3.巫术直观
  4.优美
  5.“净化作用”
  6.命运悲剧
  7.审美的丑
  8.美的属人性
  9.“视域融合”
  10.多样统一原则
  附:参考答案
  1.神话
  解答:本质上说,神话不单是想象的产物,神话也不主要是对世界的解释。神话是不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或灵魂独立自主活动而形成的王国,在这个王国中,自由的生命活力和不死的灵魂不再受肉体凡胎的束缚,它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而进入了永恒的,无限的领域,在那里它具象化为绝对和自由的力量的形象,这绝对的和自由的力量的形象进行着无所不能的活动。因此,它是生命活力摆脱肉体凡胎向超越性领域的投射,并折射着人的超越性的影子。它不是任何想象力的结果,而是生命活力和灵魂的灵动的自身创造。
  2.“生命形式说”
  解答:“生命形式说”是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等人提出来的一种解释审美形式的理论,就是将审美活动的显现形式与人的生命表现关联起来,认为审美活动中的形式,是通过形式元素及其组织来显示生命活动的。因此,审美活动的显现形式就是一种生命形式或情感形式。这样的生命形式不是代表生命,而是它本身就是生命的形式;它不是通过指称外在事物而获得意义,而是它自己有自己的意义,因而是自足独立的形式。

 3.巫术直观

  解答:巫术直观是指人与神或事物之间直接的沟通能力。
  其实质是人用自己的生命度量万物,渗透万物,用自己的生命与事物的生命进行直接沟通。
  4.优美
  解答:优美是一种美感经验形态,也称阴柔美,秀美等。优美在感受上是一种无功利而普遍令人愉快的,轻松的体验;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上是一种和谐的,契合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抵触的,或矛盾的关系;在心理活动的意识与无意识之关系上,优美感作为纯粹的感性活动,但却是合乎理性的;在心理反应上是一种顺受反应,即我们的心理活动中没有与对象之间的对抗和矛盾,而是很快乐地接受对象,并在情感上与对象之间是亲和的,亲密的;在美感经验的呈现形式上,则是“合规律性”的形式,即既不违反自然形式,也不违反人的基本感性形式。
  5.“净化作用”
  解答:“净化作用”又称“卡塔西斯作用”,是悲剧的一种效果。它首先是由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
  “卡塔西斯作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从生理上说,它是一种对生理上压抑的宣泄,观看者在观看悲剧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不幸投射到悲剧人物的不幸上,通过这样的投射,观看者宣泄了自己生活中的压抑感。从情感上说,它是一种净化,即悲剧净化哀怜和恐惧等情绪。也就是通过将自身生活中所积累的哀怜和恐惧,通过悲剧中人物的命运而投射出去,从而得到“净化”,即一种情感上的解脱。从精神和道德上来说,“卡塔西斯作用”就是通过悲剧人物的不幸,而把观看者导向对人生真谛的认识和领悟,从而把观看者引向一种超越。这样,人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6.命运悲剧
  解答:命运悲剧是古希腊发展出的悲剧类型。
  命运悲剧认为,人生是由神所决定的,或由某种冥冥之中的命运所支配的,这种命运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掌握也无法逃避。这种命运往往是盲目地注定了一个人的毁灭与不幸。在神的拨弄下,在命运的捉弄下,虽然人努力改变自己的注定的命运,却无力回天,这样造成的不幸人生,就是一种悲剧。
  7.审美的丑
  解答:所谓审美的丑,就是非理性的,禀赋着强力意志的主体,把属于自己的非理性的,非道德的,恶魔般的意志力量直接表现出来,实现于非自然的,变形的,扭曲的或抽象的形式之中,其目的不是为了克服它们或转化它们,而是就在这非理性意志的表现中获得陶醉的愉悦。如果说美是理性与感性和谐条件下的美感经验,丑就是非理性的意志自主表现条件下所形成的美感经验形态,虽然它与美对立,但却属于人的生命活动表现的范围。
  8.美的属人性
  解答:美的属人性是指,美或美的现象不是物理的事实,它首先是与人相关的,没有人就没有美,它意味着,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的事实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而且,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美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或者更确切说,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物。
  9.“视域融合”
  解答:“视域融合”主要是指艺术品接受过程中,作品的“视域”与读者的“视域”之间的交互融合过程。
  我们把作品一极所具有的“有意味的形式”所包含的一切看作是一种“初始视域”,而把接受者所带入到作品的理解中的自己的生命经验看做是“现今视域”。这里所说的“视域”,就是“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所形成和包含的一切。当作品一极与接受者一极之间发生了交互呈现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意味着作品的“初始视域”与接受者的“现今视域”之间的碰撞,冲突和最终的融合。结果,在接受构成中的“悟”的阶段,“初始视域”和“现今视域”都不再保持依然故我,而是都发生了变化,“初始视域”发生了变化而获得了新的现今的意义,而接受者的“现今视域”也发生了调整,而获得了“初始视域”的启示。这就叫做“视域融合”。
  10.多样统一原则
  解答:所谓多样统一原则,就是在形式的熔铸中要把各种不同的元素,各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为一个整体,但又要体现整体中不同元素和不同部分的变化,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因此,多样统一原则就是一种由多样性和统一性构成的相辅相成,辩证综合的构形原则。
  简答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简答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问题的综合理解能力。一般来说,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比较注意这类综合性问题,所以答题时也一般都能答上一两点。关键在于怎样才能答得既简练又明了,一定要抓住要点,观点明确,不需要展开详细论证。答题时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在于知识点是否全面。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1)美的现象的复杂性;(2)为什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本次考试简答题中,本章不作要求。
  第三章 美感经验
  (1)美感经验与感官感觉之间的差异;(2)美感经验的快感特征,美感经验的直觉特征,美感经验的表现性特征,美感经验的自由品质等四个美感经验的特征;(3)美感经验的快感与生理快感的差别,美感经验的快感的来源等。
  第四章 美感经验形态
  本次考试简答题中,本章不作要求。
  第五章 审美活动
  (1)审美活动的本质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审美活动的特征;(2)存在性境域的显现,赋形活动等概念的基本含义;(3)作为赋形的审美活动,赋形活动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作为显现的符号形式

  (1)“有意味的形式”构成的条件;(2)“有意味的形式”的特征。
  第七章 艺术活动
  (1)艺术,艺术品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2)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本质,艺术家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练习题
  1.简述审美活动进行赋形活动的基本途径。
  2.什么是美的现象的历史性
  3.简要回答美感经验与感官感觉之间的差别。
  4.简要回答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5.简要回答“有意味的形式”构成的条件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1.简述审美活动进行赋形活动的基本途径。
  解答:
  第一,采取人的存在性敞开与事物的敞开之间交互呈现的样态,即将人与事物交互敞开所形成的事物完美地被呈现的形式——心物交融的心象,意象和意境。
  第二,采用人在其“去成为什么”的存在性展开中所达成的历史性境域所呈现的样态,即人自身历史性的命运,存在状态等所呈现的形式——人物形象,人的命运。
  第三,采用存在性境域的呈现和显现活动所自主创造的符号形式。当在交互敞开中所形成的心象,意象,意境和人自身的历史性展开所形成的人物形象,人的命运形式,都不足以呈现所要表达的存在性境域时,赋形活动会自行创造自身的符号形式,譬如非具象的符号形式和非自然的形式等。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非自然的和非具象的符号形式,由于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呈现活动所自主创造的,因此,它们也就不再是抽象的,无生命的,而是仿佛从存在性境域的呈现中生成的有生命的形式。
  2.什么是美的现象的历史性
  解答:
  美的现象的历史性是指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第一,美的现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第二,美的现象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美的现象随个性的不同而不同。
  (举例略)
  3.简要回答美感经验与感官感觉之间的差别。
  解答:第一,美感经验不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内在身心和情感活动熔铸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结果,有时候它会与某个外部对象相关联,有时候它也不需要外部对象;而感官的感觉却只能是外部刺激的结果。
  第二,美感经验不是被动的,不是只有在外部刺激下才形成的,而是表现性的,形成性的。表现性主要是指美感经验是人的内在身心的外在显现,这种由内向外的呈现,即“表现”;形成性就是它是自主形成的,自主创造的,即使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条件下,它也会自主形成。同样,即使有外部的作用,这种作用也不是刺激的,美感经验的达成也是人的内在心境,情感自主创造才能诞生。
  第三,感官的感觉是局限于生理感官层次上的,但美感经验不是纯粹的生理感官层次上的,而是心,身,情感等人的整个生命活动所突然凝结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美感经验中,有整个的人,一个完整的人熔铸其中。没有整个完整的人熔铸其中,是不可能有美感经验的。美感经验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所熔铸的经验状态,因此,它是人的活生生的生命的体现。
  4.简要回答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第一,本真地聆听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所呈现的存在性真理。
  第二,将本真地聆听到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所凝聚的存在性真理领受下来,保存下来,守护于这真理的澄明显现的状态。
  第三,在贫乏的时代,在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中澄明显现的真理被遮蔽的时代,艺术家是这样一种独特的人,他大胆地守护和持驻于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所显示的真理和人的本真状态,并用他所聆听到的澄明的显身敞开境域所显现的真理,召唤人们返回本真状态。
  5.简要回答“有意味的形式”构成的条件是什么
  解答:第一,要剥离表现的符号形式与现实之间的任何指认关系,即一种符号形式与现实生活之间对号入座的关系,摒弃掉使存在性境域向符号形式凝聚的所有无关的因素,以使形式本身凸显出来,超越现实而进入形式自身的世界,获得形式的自足独立和“自我丰足”。
  第二,要使符号形式具有可塑性,即形式的内在关系和搭配是可自我转换的,自我调整的,这样它就可以自由承载其对存在性境域的表现,但又按照自身的“他性”原则而自足地活动着,不再按照存在性境域的逻辑而活动。
  第三,要使符号形式“透明”,即符号形式本身和意味是交互透明的,意味不再是言外之意,它就是形式本身的意味。形式本身呈现了它所应该呈现的一切,不再需要别的参照和解释,任何人一旦进入这种直观的形式,就立刻能够进入对形式的直观之中,而不需要别的中介。
  论述题复习指导
  答题技巧
  论述题考查的是综合理解的能力,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占分值较大,复习时应特别注意,不仅要回答出基本要点,还必须进行理论阐述和论证。有的论述题要求同学举例说明问题,此时一定要举例,且所举例证一定要能说明问题。答题时注意是否有条理,是否清晰,是否完整。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本次考试论述题中,本章不作要求。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本次考试论述题中,本章不作要求。
  第三章 美感经验
  本次考试论述题中,本章不作要求。
  第四章 美感经验形态
  (1)黑格尔对悲剧解释的基本理论;(2)悲剧的本质和喜剧的本质,悲剧的特征和喜剧的特征。
  第五章 审美活动
  (1)作为呈现的审美活动;(2)作为赋形的审美活动,赋形活动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作为显现的符号形式
  (1)审美的符号形式怎样本源于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2)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与符号形式的生成,审美的符号形式生成过程的特点;(3)时间样式及其本性,空间样式及其本性;(4)结合实际领会和掌握多样统一的原则,格式塔原则,格式塔原则在形式组织中的作用,气韵生动原则。
  第七章 艺术活动
  本次考试论述题中,本章不作要求。
  练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审美符号形式的时间组织样式
  2.为什么说审美符号形式本源于存在性境域的显现
  3.举例说明喜剧的本质。
  4.用具体事例说明审美活动进行赋形活动的基本途径。
  附:参考答案
  1.举例说明什么是审美符号形式的时间组织样式
  解答:
  第一,时间样式的定义。
  第二,时间样式是本源于存在性境域的展开本身所具有的时间性。这是时间样式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根源。
  (举例略)
  2.为什么说审美符号形式本源于存在性境域的显现
  解答:
  第一,世界上并没有单纯形式的存在,它们都是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的显现和呈现时,逐渐形成和生成了这些所谓纯粹的形式。即使有一些表现形式是从自然形式抽象和总结而来,这种已经经过抽象的形式也已不再是自然的形式,而是经过了人的加工和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和加工,就已经加入和渗入了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显现的意味。而有些形式,根本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大多数审美活动的表现形式,其起源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从自然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形式,还是人自身创造的表现形式,其真正的本源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生成物。
  第二,就审美活动的表现形式的含义和意味的来源而言,如果不是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造就了形式,并使其具有生命的存在性展开所具有的意味的话,就没有办法使纯粹的形式具有意味,所谓生气灌注的形式,“气韵生动”的形式中的“生气”,“气韵”等品质,并不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所创造的和生成的。
  通过对符号形式起源的追溯,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审美活动呈现的符号形式以及这些符号形式本身的美的特质,既不是自然的物理的形式及其品质,也不是纯粹形式本身及其品质,而是诞生于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理解符号形式的起源及其意义的唯一道路,就是通过人自身的存在性的显现活动来进行。
  3.举例说明喜剧的本质。
  解答:(1)喜剧的核心是笑。喜剧的感性结构是由“可笑”的对象与笑两方面构成的。
  (2)喜剧的本质,只能从笑者与可笑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上才能揭示。这种关系就是笑者构成了对可笑者在智力,判断力和生命力等方面的超越时,笑者对可笑者的“笑”才能发生。
  (3)喜剧或笑是建立在笑者对可笑的对象的超越的基础上的。这种超越的感性结构就是喜剧的本质。
  (举例略)
  4.用具体事例说明审美活动进行赋形活动的基本途径。
  解答:审美活动的赋形活动的具体实现有三种基本途径:
  第一,采取人的存在性敞开与事物的敞开之间交互呈现的样态,即将人与事物交互敞开所形成的事物完美地被呈现的形式——心物交融的心象,意象和意境。这种赋形活动所形成的符号形式,就是康德所说的“自然的合目的性的形式”。
  第二,采用人在其“去成为什么”的存在性展开中所达成的历史性境域所呈现的样态,即人自身历史性的命运,存在状态等所呈现的形式——人物形象,人的命运。神话,史诗,戏剧等都采取的是这样的呈现途径。
  第三,采用存在性境域的呈现和显现活动所自主创造的符号形式。当在交互敞开中所形成的心象,意象,意境和人自身的历史性展开所形成的人物形象,人的命运形式,都不足以呈现所要表达的存在性境域时,赋形活动会自行创造自身的符号形式,譬如非具象的符号形式和非自然的形式等。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非自然的和非具象的符号形式,由于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呈现活动所自主创造的,因此,它们也就不再是抽象的,无生命的,而是仿佛从存在性境域的呈现中生成的有生命的形式。
  (举例略)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自考“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