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自学考试美学笔记串讲第六章(艺术论)1

自学考试美学笔记串讲第六章(艺术论)1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6

一、 基本概念(识记)
1、 艺术敏感
  艺术敏感指主体特别容易对客体发生意象体验、感悟与联想,主要指主体感觉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实质就是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艺术敏感是由于艺术家们天生的多愁善感的心理生理特质外,还有由于长期的艺术修养对艺术敏感的培育。
2、 艺术想象力
  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和程度。艺术想象力超越抽象概念、判断、推理,超越正常的逻辑时空,以艺术的感悟主旨为归,形成独特的心理时空和情感逻辑,来追忆、引发、整合物象和幻象,形成独特的意象。
3、 虚静
  这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的一种精神状态。这时艺术家一方面排除功利杂念,集中精神;别一方面超越知性逻辑,进入感性直觉状态。艺术家在审美状态下以虚空的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 这是中国古代对于创作心理的基本概念。庄子、陆机、刘勰等人曾描述过虚静状态。
4、 灵感
  灵感指艺术家在意象的创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亢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灵感的产生,有时是突然从生活获得一种启示,顿时便产生了创作冲动和源源不断涌来的诸般感受;有时是在意象的孕育中苦苦,突然似有所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获得的。灵感是主体艺术状态对日常状态的超越。
5、 艺术操作中技和道的关系
  艺术操作中的技,主要指艺术创作过程的技能与技巧,而艺术操作中的道,则主要指艺术意象创作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艺术家在技巧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百而达到道的。道可以通过技而体现出来。这种道、技合一的状态,乃是艺术家自如地将心中的感受自由无碍地通过高度娴熟的技巧表达出来,这就是书画艺术中的"心手相应",好即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
  这就是说,在技中可以发现道的真谛,道也可以在技中得到体现和表达。当技能充分地体现道时,也就达到美的境界

二、 基本理论
1、 艺术品的基本特征
  作为艺术家和鉴赏者的中介的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
(1) 他律性。艺术品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心理活动的结果,其基本特征决定于艺术家;而艺术家在艺术品中所创造的意象,只是潜在的,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欣赏活动,而重新被激活,离开了欣赏者,艺术品便没有存在的意义,故它同时受制于欣赏者。这就是所谓的"他律性。"
(2) 形式符号性。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任凭者和欣赏者的纽带。艺术品作为连接两个主体间的桥梁,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创造要传达给接受主体需外化为特定的形式符号,凝定在一定的艺术品中,接受主体才可能借助这些符号为接受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与意象信息,并加以再创造。
(3) 开放性。艺术品作业中介,只能是两头开放的,一头向艺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一方面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另一方面,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基本特质。一个艺术品如果无人欣赏,它只是一个与其他东西一样物质存在的物质。艺术品只有在向艺术家与接受者两头开放时才能成为现实艺术品。
2、 试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1) 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中。
  艺术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但意象世界层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意象是艺术品所提供给我们的最基本的东西,艺术的本质体现在意象世界中。从存在方式上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
(2) 艺术只能存在于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它是主体在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成的一种综合的意识形态。在意象世界中的艺术只能存在于人的审美经验中,这是因为:
  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艺术创造者无论是描摹物象还是抒发情感都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调动自己所积累的审美经验重组和创造一个能被感官直接感受、把握、体验的意象体系,然后通过特定的形式符号表达出来,形成特殊的物质存在--艺术品。在此,意象实际上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存在于意象中的艺术必然存在于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另一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接受者在欣赏艺术品时,是以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他在观照艺术品中所凝定的意名胜世界时,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加以重建和再创造,形成新的意象世界,这才是接受主体所欣赏的真正的审美对象。存在于意象中的艺术必然存在于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主体的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由此可见,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3) 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在现实中,自我封闭的艺术品是不存在的,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品只有在向艺术家与接受者两头开放时才能成为现实的艺术品。
  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对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而言,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其中,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艺术存在的三环节中第一个也是首要的一环。而只有接受者的欣赏。而只有接受者的欣赏活动才能赋予艺术的生命,艺术才能获得现实存在的意义。
  这三个环节的流程构成了艺术的现实存在,也促成了艺术的社会交流。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人类心灵之中,但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它代表着人类心灵对自身与世界的感悟和人类相互交流中对人类文明的创造,在这个时空中,艺术作为一种存在现象,通过三个环节、交互活动,不但获得了自身的存在意义,也为人类文化与文明创造了不断更新的因素。

3、 意象的生成过程
  处于艺术核心的意象的生成过程可分为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两个阶段。
  艺术意象是由社会中的人所孕育产生的,首先是艺术家在与客观世界的存在发生相互作用,是创造一个新的精神性的"对象世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一方面是艺术家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世界经艺术家加工改造的"人化"或"主体化"。
  意象的孕育是以主体与客体感性的相遇为开端的。这时,对象化的世界向艺术家展示其艺术真谛,而艺术家从日常的逻辑状态中超越出来,调动起自身的诸心理功能进入自由创造的状态。主体心理进入了审美自由状态时,意象才能得到最好的孕育。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因感动、感应而引起内在情感激荡的关系。除了感动之外,艺术家还应具备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以虚空的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
  第二个阶段是意象是生产阶段。意象的生产阶段。意象的生产是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在这个阶段,艺术意象进一步完善并获得形式符号和物质实体,使艺术品最终得以产生。这里的生产具有双重涵义:它既有生命孕育分娩的意思,即事物的从无到有,存在的由隐到显,同时又有工艺制作、生产之义。这里有四个步骤:
  首先,意象的从无到有就是要将主题在酝酿中的隐藏在穿深层前意识的意义明朗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艺术意象的整体。
  其次,意象的从无到有,需要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
  再次,意象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第四,艺术意象的创作和世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
4、 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的表现
  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艺术敏感(感受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灵感等方面。天才应具有独特的艺术敏感,用天感受和捕捉生活。在此基础上,天才借助于想象力的作用,整合物象,产生意象。再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加以物化。而这一切,只有等到灵感的来临才能付诸实现。
5、 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欣赏者是如何实现艺术的重建的?
  艺术的接受,在本质上乃是欣赏着对艺术意象重建的过程。
A. 这种重建是以艺术家心目中的意象为基础的,但实际上是以艺术品作为中介来接受的。通过外在符号进入到内在意象,再在自己的心目中重新创构。
B. 作品的符号形式向接受者提供了藉以获得意象的潜在可能性或暗示的轨迹。
C. 艺术符号是间接的,其意义的表达只能通过象征与暗示。这样,欣赏这所感受的意象,与艺术家所创造的意象之间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决定了意象不能照搬接受,但也给再创造留下空间。
D. 欣赏者欲获得对意象的重建,必须从作品中获得共鸣,成为作者的知音。
E. 欣赏所创构的新意象在本质上只是艺术家创构的意象的重建,受艺术家所提供的意象限制。 欣赏者在艺术重建的过程中,有以下三个要素:艺术家心目中的意象,作品的符号形式,欣赏者重建的意象。

     ┏━━━━━━━━━━━━━━━━━━━━━━━┓
  作家心中的意象 ━━━作品的符号形式━━━━ 欣赏者重建的意象
    a (基础)       b (中介)         结果↑
     ┃┗━━━━━━━━━━━━━━━━━━━━━┛┃
     ┃         d 共鸣            ┃ 
     ┗━━━━━━━━━━━━━━━━━━━━━━━┛
              c 制约限制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自学考试美学笔记串讲第六章(艺术论)1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