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00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 )
A.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B.积极的财政政策
C.扩张的财政政策 D.紧缩的财政政策
28.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 B.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
C.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
29.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现钞正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日期是( )
A. 2001年1月1日 B. 2001年2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2月1日
30.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第19届冬奥会,实现了我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我国选手获得金牌( )
A. 1枚 B. 2枚
C. 3枚 D. 4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发现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
E.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32.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E.要始终遵循经典作家说过的社会主义原则
33.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曾经指出( )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消灭贫穷
E.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4.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统一 B.开放 C.竞争 D.垄断 E.有序
36.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 )
A.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B.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C.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D.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
E.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
37.我国经济特区的“特”,主要表现在( )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B.实行特殊的政治制度
C.赋予特区政府较大的自主权 D.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E.发展经济以利用外资为主
38.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具有( )
A.服务的功能 B.团结的功能 C.沟通的功能
D.协调的功能 E.自我教育的功能
39.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保障制度的框架已基本确立。这些措施主要是( )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B.失业保险制度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E.调整和完善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0.2002年2月美国总统出访亚洲,访问了( )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韩国 E.印尼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满分30分,在41、42、43、44、45、46、47七小题中任选五道题作答,多答以前五题计分)
41.简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42.简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内涵。
43.发展乡镇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44.简述邓小平关于“先富”与“共富”思想的含义。
45.简述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46.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7.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20分,在48、49、50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50题无效)
48.试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49.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农业的发展,试论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50.试述邓小平关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主要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D 3.B 4.D 5.C
6.A 7.A 8.D 9.A 10.A
11.D 12.B 13.C 14.B 15.A
16.C 17.B 18.D 19.D 20.C
21.D 22.B 23.A 24.C 25.D
26.A 27.B 28.C 29.C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ABCE 32.ABCD 33.ABCDE 34.ABCDE 35.ABCE
36.ABC 37.ACDE 38.BCDE 39.ABCDE 40.A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满分共30分)
41.(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4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命题。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是因为: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4)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经济发展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43.(1)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已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2)它在发展农村经济,吸纳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3)它在发展全国经济,增加出口,增加税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4.(1)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2)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3)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帮助、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45.(1)我国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3)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4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47.(1)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地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
(2)“一国两制”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
(3)“一国两制”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
48.(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9.(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又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等。
(2)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安定。
(3)我国农业生产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
50.(1)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共同财富。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借鉴、吸收别国的文明成果。我国曾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长期固步自封、闭关自守,变得落后了。
(2)我国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要大胆吸收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并把它作为起点。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落后赶上先进。
(3)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本身并没有阶级性,即使有阶级性的东西,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也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我国决不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和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