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日本概况复习资料三(上海用其他地区参考)

日本概况复习资料三(上海用其他地区参考)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3

第三讲 封建社会,幕府政治与明治维新
1.封建社会
○向封建制的转变——代表人物圣德太子,苏我氏,
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
○大化革新的主要内容
(1)废除过去贵族占有土地和部民的制度,将贵族占有的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有,使之成为公地和公民(奴婢除外)。
(2)施行“班田收授法”,即国家把土地分授给六岁以上的公民,这些土地不能世袭,死后归公,当时规定这种分田制度每六年重新调整一次。
(3)确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中央设二官即“太政官”,“神氏官”。
(4)实行征兵制,由公民服兵役,废除过去大伴氏,物部氏等贵族世袭的军事特权。
○圣德太子摄政后的四件大事
(1)公元603年制定了“冠位十二阶”。
(2)公元604年颁布了“十七条宪法”。
(3)极力提倡佛教,动用巨款建造了豪华寺院,如法兴寺,四天王寺,发隆寺等。
(4)自公元600年到614年曾先后四次派使者来中国学习。
○“十七条宪法”——公元604年,圣德太子颁布了“十七条宪法”,旨在加强奴隶主贵族内部的团结,其目的还在于镇压奴隶起义和压制新兴力量的反抗。同时还加强了重要集权,这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政治纲领,为大化革新奠定了理论思想基础。
十七条宪法内容:
(1)和为贵,不要和人吵架(2)诚心诚意信佛(3)凡是服从天皇的命令(17)凡是不要自己一人决定,好好商量后再决定
○实行统一税制(大化革新)
(1)租——稻谷收成的3%交国府
(2)庸——布约8米(代替一年的劳役)给朝廷。劳役每人每年少则10天多则90天。
(3)调——征调各地土特产,如出云的紫菜,近江的生丝,越前的大豆,常陆的海带等给朝廷
○中央设二官八省
神抵官(处理朝廷庆典和神社之事)
太政官(1)左大臣 中务省(制订天皇的命令)
式部省(官吏的人事和教育,礼宾)
治部省(结婚,送葬,外交)
民部省(户籍,税收)
        (2)右大臣 兵部省(军事,警备)
刑部省(法院,刑罚)
大藏省(财政,物资管理)
官内省(朝廷内一般杂物)
  ○地方:国郡里制(国司——郡司——里长)
○皇室系
圣德太子——(公元593——622年)  
孝德天皇——(公元645——649年)
天智天皇——(公元663——671年)  
天武天皇——(公元673——686年)
文武天皇——(公元701——707年)  
圣武天皇——(公元729——748年)
○飞鸟时代(593——710年)
飞鸟文化(从佛教文化传入——寺院建筑,佛教雕刻,宗教绘画)(538——645)
白凤文化(佛教文化昌盛——建佛寺,佛像从国都发展到全国各地)
780年铸造出了日本的早期货币——和同开珍
630——894年曾13次派遣使者来唐朝学习

(645——710)白凤文化高度发展的艺术作品——金堂壁画,铜佛头
○奈良时代(710——1192年)
天平文化(佛教文化发展到顶点
佛教寺庙气势雄伟:东大寺,唐招提寺)
绘画形象逼真:观音,月光菩萨,树下美人
文化金字塔——《万叶集》——771至780年;
《古事记》——712年(历史书,中国汉字)
《日本书记》——720年(历史书,中国汉字);
《风土记》713年;
《坏风藻》715年(汉诗集)
  古代三大美文:《枕草子》《方丈记》《徒然草》
  日本最早的小说:竹取物语(907年,作者:纪友则)
○平安时代(794——1192年)
民族文化的昌盛——九世纪来中断与中国来往,创造本国假名文字
贵族文化——代表作:
《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作者:纪贯之
《源氏物语》(11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长篇小说)作者:紫式部
《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随笔)作者:清少纳言

2.幕府政治
○镰仓幕府(1192——1333,艺术全盛——武士道全盛时期)
源赖朝氏
幕府的三个机构——幕府的首领称“征夷大将军”,下设执行政务的“政所”,掌管审判事务的“向注所”和统辖武士的“侍所”。
镰仓幕府——世纪末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这两个最大的武士集团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斗争。平氏取得胜利,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封建统治的时期。
镰仓幕府——源赖朝在镰仓设立幕府后,并不废除京都的朝廷。他们的社会基础是武士化了的中小地主阶级,而统治的主要支柱则是将军的直属武士——“御家人”
镰仓文化(武家文化)——守护东大寺木雕像(金刚力士),装饰艺术(连头盔和铠甲)
中日发生的第三次武装冲突——忽必烈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侵略日本。
建武中兴——当时对幕府“执权”北条高时的不问国事和生活腐败不满,皇室又力图乘机恢复政权,一部分支持皇室的武士想利用农民运动,乘机推翻幕府的统治,以便取而代之,在这种情况下,后醍醐天皇乘机联合了对幕府不满的力量,发动讨伐镰仓幕府的战争,甄权复归皇室,镰仓幕府宣告灭亡。皇室夺权后,后醍醐天皇一意重建集中统一的皇权,企图恢复皇室和贵族已经失去的庄园,禁止武士侵占庄园,然而,不仅不能实现,反而引起了本来拥护天皇的武士们对天皇的不满,所以仅维持了三年(1333——1335)的天皇政权再次垮台。这段时期,史称“建武中兴”

○室町幕府(1338——1572年)足利尊氏
室町幕府的两大时期
南北朝对抗(1336——1392年)
战国时期(1467——1573年)
应仁之乱——1467年守护大名之间发生了一场持续十年的大内战,史称“应仁之乱”。混战长达一百多年,此为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室町文化——茶道,插花,水墨画,将军住宅建筑等
○安土,桃山时代
(1)织田信长(1568——1582年统治14年)
(2)丰臣秀吉(1582——1598年)1590年初步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安土,桃山文化——城堡建筑,壁画,风俗画,歌舞伎等
日本史上的第五次武装冲突——丰臣秀吉1592年率军进攻朝鲜,中国明朝三次出兵援朝。
○德川幕府(1603——1867年)德川家康1603年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日本历史上开始了第三个幕府时期。
  幕府一建立,对内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武士专政的措施,对外实行“锁国政策”。
德川幕府加强政权的三个法宝:
“参勤交代”——规定大名的妻子要留在江户作为人质,而住在自己领地的大名本人,必须每隔一年到江户去拜见一次将军。
幕府为了控制各级武士的行动,巩固统治,发布了武士必须遵守的《武家诸法度》并以“武士道”(1239年)精神驱使武士为之效劳。
农村实行“五人租”联保制,不仅适用农民,而其也适用于手工业者和商人。
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封建剥削体制,把人划分为四个等级: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武士属于“四民之首”。
两次重要的起义
大盐平八郎起义(1837年)
近江农民起义——也称“市野茂三郎事件”
  ○明治宪法的特点:
    (1)自由民权运动妥协性的成果
    (2)主权在君,天黑大权独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帝国会议和内阁都要受天皇支配。
    (3)带有专制主义,必然把日本引向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1881——1889年)
    (1)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大资产阶级,伤害了小资产阶级。
    (2)在政治上,小资产阶级不但不能参加政府,而且在政府中也没有自己的代言人。
  ○民权运动的发起人和重要领导人——板恒退助,西乡隆盛,
后藤象二
    (3)同时,明治维新后,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的思想,在日本人民中间迅速传播。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改革的基本内容:
(1)“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的身份制度,四民平等(废除只有武士拥有姓的特权,1870年)
(3)三大改革政策(1868——1873年)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花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日本概况复习资料三(上海用其他地区参考)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