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反义词
1) 定义: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2) 分类:① “绝对反义词”②“相对反义词”。
备注:(一)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两者之间没有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就叫绝对反义词。 ㈡如果两个反义词处在反对关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
㈢在语言中,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
㈣反义词的作用:①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在编纂词典时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可以帮助我们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②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以用来揭示矛盾,突出对立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5.词义有一定的系统性。语义场就是这种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16.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一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17.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的范围之内,那么它们之间就有上下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18.上下位和语义场的关系:语义场与语言中的上下位词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同一个上位词的若干个下位词都具有相同的类属义素,可以构成一个语义场。
19.语义场的特点:①系统性(最重要的特点)②层次性
备注:(一)系统性: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但是系统性也有程度上的差别,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不一定会引起其他词义以及词义之间关系的变动。
(二)层次性:事物本身的分类就有层次,那么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之间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有小的语义场,有大的语义场,还会有更大的语义场。
20.研究语义场的意义:
①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是把不同的词义看作彼此毫不相干的个体而孤立地研究单个的词义及其变化。
②语义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
③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
④语义场的研究工作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
第四节 句义
1.句子使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
2.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分为:①语言意义②语境意义
3.句子的语言意义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分为:①词汇意义②关系意义③语气意义备注:㈠词汇意义: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㈡关系意义:1)定义: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 “关系意义”。
2)分类:“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①句子中的词语在语法结构关系中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②句子中的词语在语义结构关系中所赋予的意义就使语义关系意义。
㈢语气意义:1)定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2)内容和表达形式: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语气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
4.语义结构关系:1)述谓结构2)语义指向
备注:(一)述谓结构
1) 构成: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谓语。
2) 述谓结构中,谓词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① 谓词的语义规定了变元的数量和性质
②谓词的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规定句子的语义框架。
3)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彩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4)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简单述谓结构②复合述谓结构③从属述谓结构,④降级述谓结构
A简单述谓结构和复合述谓结构区别:
a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b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
B从属述谓结构和降级述谓结构区别:
a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b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二)语义指向:1)定义: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语义指向和句法结构的关系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5.句子之间两种重要的关系:①蕴含②预设备注:㈠蕴含:
1) 定义: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用公式表示为“甲 → 乙”。
2) 蕴含关系一般都发生再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
3) 语言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指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含关系,这种蕴含关系可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
4) 研究蕴含关系的意义:
①深化对语义过程的认识
②有助于说明句义之间的其他关系。
㈡预设
1) 定义: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通过背景知识断言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是说甲以乙为预设。
2) 预设和蕴含区别:
① 蕴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
② 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3) 预设对言语表达和理解的影响: 避免重复罗嗦。
6.歧义
1)定义: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3)歧义与模糊的区别:
①模糊指语言形式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意义之间难以绝对划分清楚。歧义指同形的语言符号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
②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 而模糊始终是模糊的。
4)歧义与笼统性区别:
①统来源于语义的概括性特点是指对同类对象的不同成员进行抽象概括而产生的。
② 歧义来源于语义和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
5) 影响歧义难度的因素:
① 与各种解释的相对频率有关系
② 与歧义形式本身的特点有关系。
6)歧义的类型:①词汇歧义②组合歧义
备注:㈠词汇歧义: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可能造成口头歧义。词语的同形异义也可能造成歧义。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
㈡组合歧义:
1) 定义: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
2) 分类:①语法结构歧义②语义结构歧义
(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构造,也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