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咨询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和习题二

咨询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和习题二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24
第二讲:

一、内容提要
1、经济结构;2、宏观经济管理

二、重点、难点
(一)熟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和主要调控手段,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掌握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构成和作用,规划体系的结构以及规划编制的原则。

三、内容讲解
第一章  宏观经济与管理
第四节  经济结构
   一、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一)产业分类
   1.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按物质产品属性,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又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
   2.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3.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根据三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4.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现在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修订本。这套《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划分了A—Q共17个部门,其中包括99个行业类别。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与目标
   在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是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的思路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在这个阶段,工业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二、地区经济结构
   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看,地区经济结构具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各地区的分布和比例关系;二是指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第五节  宏观经济管理
   一、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手段
   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是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两大主要经济手段。
例题1: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调控手段有(    )。
   A.宏观经济政策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规律
   E.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答案:A、E。

   二、经济政策体系
      我国国民经济宏观政策体系包括如下内容:
   (一)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二)财政政策
   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等。
   (三)投资政策
   投资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调控投资总量,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调控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控投资地区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调控重大项目的安排,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四)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过程的干预。 
   (五)价格管理政策
   我国政府对价格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调控价格总水平,抑制、缓解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实现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形成协调合理的价格体系;维护正常价格秩序;对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价格管制。 
   (六)人口与就业政策  
   (七)国际收支管理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的基本平衡,政策要点是加强总供求与进出口之间的政策调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调节外商的投资方向以及外汇储备资产规模;政策走向是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和逐步放松对外汇的管制。
例题2: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构成和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货币政策服务于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即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财政政策同样服务于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公平分配等
   C.投资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调控投资总量,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调控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调控投资地区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调控重大项目的安排,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D.产业政策可以加速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E.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缓解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价格管制
答案:A、B、C、D。

   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均属计划调控范畴。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性质、功能
   1.计划的基本性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战略、规划)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反映市场、预测市场、引导和调控市场,而不是取代市场。
   2.计划的功能
   (1)综合协调平衡功能。
   (2)信息导向功能。
   (3)政策指导调节功能。
   (4)引导资源配置功能。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的,总体的、长期的部署和谋划
   2.  我国“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从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跨世纪发展的高度,设计了中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构想,正式确定:“我们的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第三步发展的新部署。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全面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作出了新的部署:“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江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例题3: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的、总体的、长期的部署和谋划,下列关于我国“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E.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答案:A、B、C、E。
 (三)发展规划的目标、方法和重点
   1.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即中长期发展计划,是为实现发展战略的分阶段目标而进行的谋划与安排。发展规划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包括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主要措施。
   2.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1)阐述政府的战略意图;
   (2)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
   (3)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
例题4: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的全部内容为(    )。
   A。制定宏观发展战略
   B.确定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主要措施,阐述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
   C。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
   D。分析中长期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规划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对经济结构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政策措施、立足全局、整体规划
答案:C。

   3.发展规划体系和制定方法
   (1)发展规划的体系。发展规划按范围分为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综合规划是完整的全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是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或薄弱环节、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编制的规划,专项规划是综合规划在若干主要方面、重点领域的展开和深化,必须符合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与综合规划相衔接。
例题5:下列关于专项规划的叙述最准确的为(    )。
   A.专项规划是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编制的规划
   B.专项规划是具有鲜明对象性的规划,它对综合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向。
   C.专项规划是基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把综合规划简化,而得出的有一定对象性的决定
D.专项规划是基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把综合规划细致化,具体实行措施规范化的规划方式,具有鲜明对象性
答案:A。
   按层次分为全国规划和地方规划。
   全国规划是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包含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容,对制定地方规划具有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
   地方规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旗)的规划。
   (2)规划制定的原则与程序。
   发展规划要以党中央关于制定中长期计划的建议作为主要依据。
   规划原则。发展规划的制定,要贯彻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①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增强计划的科学性,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
   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
   ③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使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防止出现需求过热、通货膨胀或需求不足、通货紧缩;
   ④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⑤要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⑥规划目标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精神,又要积极可靠、适当留有余地,应对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例题6:发展规划的制定,要贯彻的基本原则有(    )。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
   B.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增强计划的科学性
   C.保持经济分量基本平衡
   D.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E.要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答案:A、B、D、E。
   (3)规划制定的程序。在形成发展规划草案之前,党中央召开中央全会通过关于制定中长期计划(规划)的建议,根据中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拟订中长期计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中长期计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一般不必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可由国务院审定。
   地方发展规划制定的程序和步骤,与全国计划相同。其计划草案须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不设人民代表大会的专区,由行政专员公署审定。
   (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
   (1)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
   (2)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3)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4)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例题7:“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
   A.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就,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
   B.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C.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D.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E.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答案:A、B、C、D。
四、熟悉和掌握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对工程咨询工作的指导意义  
   (1)全国各项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是咨询工程师承担地区、行业规划咨询任务时工作的重要依据。
   (2)熟悉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知识是咨询工程师为客户选择投资方向和评价投资环境的重要导向。
   (3)掌握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发展规划是咨询工程师进行市场分析,为客户策划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规划建设内容、确定占有市场的战略策略的重要指南。
   (4)掌握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特别是有关财政、金融方面的政策和规定,有利于咨询工程师进行建设项目融资方案的筹划。
   (5)掌握经济政策,特别是有关金融、税收方面的政策和有关税率、汇率、利率的规定,是咨询工程师计算项目投资效益、产品成本的重要条件。
   (6)掌握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知识,是评估有关各方对建设项目的支持度,从而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各项工作进度的参照和依据。
   (7)掌握并熟练运用各项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是加强和完善工程咨询服务、提高咨询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咨询师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重点内容和习题二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