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关于心理学史的学习内容:P1
(1)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
(2)前人对心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
(3)前人对心理学理论的各种争。
(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学科、邻近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
(5)关于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2、关于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P3
(1)提高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水平。
(2)充实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3)增加对心理学各种学派的了解。
(4)明确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5)总结各国心理学的历史经验。
第一章 古代前期的心理学观念
1、 心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复杂,所以从哲学中分出来最晚。P11
2、 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所以心理学史也从古希腊开始。
3、 公元前八——六世纪。
4、 阿尔阜斯秘教(相信轮回)的影响最大。
第一节 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
一、米利都学派P12
1、 泰勒士:米利都学派从泰勒士开始,他是古希腊“七贤”之一,他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
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他认为灵魂是水造成的。
2、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士的学生,将唯物主义思想向前推进一步。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指无定形的物质。由无限者分出两种互相对立的物质:热与冷。热的在外,冷的在内,不断旋转,于是形成万物。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P14
1、毕达哥拉斯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型。包含着有益的数学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
2、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只有人三者齐备,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
3、毕达哥拉斯由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长之比是整数的,这是听觉心理学的一个发现。
三、爱弗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P15
1、爱弗斯学派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埃利亚学派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两派是对立的。
2、赫拉克利特(爱弗斯学派)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变化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万物不断变化,“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因为火永远在变化,所以他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复归于火。
3、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干燥的,“最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最好的”。
4、巴门尼德是南意大利埃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感官经验是虚妄的;存在的是可思维的东西,不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物质也是思想。
第二节 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
一、恩培多克勒P17
1、 恩培多克勒:他将世界是变的与不变的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多样的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他认为土、水、火、空气是不能自动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爱憎带有物质性。万物不同,是因为所含四根的相对数量和排列的不同。
2、 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
3、 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构造;各人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演说家是舌头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
4、 恩培多克勒有生物进化的初步思想。
二、阿那克萨哥拉P19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物是根本不变的,四根本来就是混合物。
三、德谟克利特P20
1、 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挥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世界只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永远存在,永远运动的,它的数目无限。无数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朝一切方向运动,因撞触而生成世界万物。物与物间由于所含的原子数目大小、形状、位置和排列的不同而不同。
2、德谟克利特认为,人死时,灵魂原子完全分散,所以不存在不死的灵魂。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于感官、脑、心脏和肝脏。脑是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
第三节 古希腊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
一、阿尔克美恩P22
1、阿尔克美恩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他发现了视神经和中耳管,并曾用孵过的鸡卵观察胚胎的发展。
2、阿尔克美恩认为脑是感觉和思维的器官。
二、希波克拉底P22
1、 希波克拉底长于外科手术,善于诊断和治疗,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一切病都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他的著作《论圣病》是一本专论羊痫疯的书。他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
2、 希波克拉底将四根说系统化。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生于脑(水根),黄胆汁生于肝(空气),黑胆汁生于胃(土根),血液生于心(火根)。正是这四种液体“形成了人体的性质”。
3、 希波克拉底在《论水、空气和地域》一书中,论述了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性。
第四节 智者的兴起
一、 普罗泰哥拉(雅典)P24
1、 普罗泰哥拉是第一个“智者”,“在私事上和公事上的明智”。在认识论上普罗泰哥拉是个经验论者,他认为感觉是一切认识的本源。片面的认识物质内部的对立面。他得出了错误的相对主义的结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
2、 普罗泰哥拉认为,人不是生来就好或坏的,人人都可以教育成为好公民。在历史上,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人的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
3、 普罗泰哥拉是最早从研究自然转向注意人事的问题。
二、 苏格拉底P25
1、 苏格拉底承认世界理性,承认宇宙的最高主宰是神。
2、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道德必须以承认人的精神本原和自然界本原为出发点。道德只是少数杰出人物所具有。
3、 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是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这个定义能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西,是人人会同意的。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苏格拉底的这个方法为“归纳的论证”。
第五节 柏拉图
一、《共和国》与灵魂三级论P26
1、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社会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和执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军人),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工艺人,是物质需要的供应者,奴隶在外。第二、第三阶级要服从第一级的命令,各阶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这样国家才成为正义的国家。
2、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等并与他的“理想国”的等级相应。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膈膜与脐之间。理性用意气控制欲望,犹如哲学家用武士控制平民一样。灵魂三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人就成为正义的人。他对人的心理的看法无疑是他对国家看法的缩影。
二、伊迭耶与知识即回忆说P27
1、柏拉图提出了“理念学说”,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迭耶,一般译为理念,意为形式。
2、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这个世界。感官只能认识个别事物,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因为只有对伊迭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这就是他的知识即回忆说。认识——即回忆的过程。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
一、《灵魂论》
1、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2、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3、亚里士多德把生命只限于动植物和人,相当于现在所谓的生物。他把灵魂分为三等: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高级灵魂包括低级灵魂的功能。这三级灵魂是从世界开始就有的。生物的种和属是不变的。
4、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单一的,与身体相应,身体是一个,灵魂也是一个。
二、共同感官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舌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他认为共同感官位于人的心脏区域。
三、心理功能的两分法
亚里士多德区分心理功能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功能。动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和动作等过程。
四、对心理器官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的器官是心脏而不是脑。(错误观点)
第二章 古代后期中世纪西方的心理学观念
第一节 古代后期的心理学见解
一、怀疑学派P32
皮浪是怀疑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要达到恬静,必须默于不可知,安于不可知,对一切事物不下断语。
二、伊壁鸠鲁学派P33
1、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后期唯物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在公元前307-306年间在雅典创办哲学学校。取名“花园”,后来成为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中心。
2、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原子的各种不同结合来解释。
3、 伊壁鸠鲁认为,思维依赖于感觉。他毫不怀疑认识客观真理的可能性。
4、 伊壁鸠鲁认为,心智有两种作用,一是自动的,一是有意的。
5、 快乐主义:伊壁鸠鲁认为,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而享乐就是没有痛苦。
6、 卢克莱修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诗人,长诗《物性论》。
7、 卢克莱修是一个战斗的无神论者。他在自己的诗篇中写道,宗教使人类陷入极端的贫苦;它蒙蔽人们的理智;唆使人们作不道德的行为,成为罪犯;宗教奴役人们贬低人的尊严。
三、 斯多噶学派P37
1、 早期斯多噶学派的认识论中还有些唯物主义的倾向。
2、 后来,斯多噶学派的唯物主义的倾向完全消失了,他们认为世界是物质,也是理性。人的灵魂是物质的,也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服从理性。一切事变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都是前定的,因此人应该听天由命,顺受一切。主张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后来终于成为没落统治阶级和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
3、 斯多噶学派认为,人的心由八个部分,包括五种感官、生殖能力、语言能力和理性;理性是最高部分,居于心脏。他们分心理活动为两类:认识和情感。
第二节 古代后期西方医学与有关心理学的生理基础知识
二、格林P39
1、 格林是一个近乎自然神论者,并有目的论的思想。他认为。世界除了开始与神有关外,其后与神没有什么关系。世界的一切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2、 格林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并对脑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
3、 格林认为心理的功能有两类:一是理性灵魂的功能包括外部功能。二是非理性灵魂的功能。
4、 对于身心关系,格林认为,心理与生理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心理不正常可以从身体上找原因。
5、 格林在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从他开始,脑作为心理的器官的看法才逐渐被巩固下来。
第三节 基督教约束下的心理学观念
一、最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P41
1、 奥古斯丁信奉基督教。他认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原罪”遗留给全人类,使每个人生来就是罪恶的,需要赎罪。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妙的恩赐”才能使人得救,而教会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离开教会,人就不能得救。他的结论是:教会权利必须大于世俗权力,教会必须统治世界。
2、 奥古斯丁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对“心” 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质的。
3、 奥古斯丁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能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依赖灵魂;感觉也是灵魂的功能。他的身心二元论是心身交感和平行论的混合产物。
4、 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1)自觉的记忆,(2)理智,(3)意志。
二、经院哲学的高峰:阿奎那P43
1、 阿奎那认为社会上的所有等级都是神定的,人民应该服从教会和封建主,而封建主则必须服从教会。他说,罗马教皇是“基督的全权代表”。一切世俗的君主都要象诸侯一样服从他。教会的宗教权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就象神高于人,灵魂比肉体完善一样。
2、 阿奎那尽量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当它与基督教义冲突时,他就抛弃了它。
三、第十三、四世纪的英国进步思想家P44
1、 罗杰尔•培根反对罗马教会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束缚人的思想。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古代的权威,他的认识是否正确,应该用实际观察来检验。
2、 司各脱援引上帝意志绝对自由来反对神学。
3、威廉•奥卡姆反对罗马教会的高压。
第三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一)文艺复兴时期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P47
1、 十四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期是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为再生时期,也称“文艺复兴时期”。
2、 从十四世纪下半叶起,便产生了资产阶级反宗教、反神学的所谓“人文主义”运动,即是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决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
二、人文主义运动P49
1、 随着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因素的逐渐增长,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的重要,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和价值的重要,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回去寻找古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上的成开始重视人、尊重人、研究人,并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把目光从神转向人,从“天堂”转向尘世。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主义运动”。
2、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脱拉西说:“不认识自己,决不能认识上帝”。
3、 斐微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的作品《人的神话》。
三、新兴科学及其与宗教的斗争P50
1、 波兰杰出的天文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证了行星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为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也称“地动说”)。
2、刻卜勒推翻了天体运动不同质的谬论。他是首先开始将归纳法和数学结合运用的人。
3、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伽利略,应用数学和实验方法发现了动力的基本规律,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他证明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正确进一步打击了基督教神学。
4、荷兰人维萨留斯写成了《论人体构造》。
5、塞尔维特发现了肺循环。
6、哈维以动物的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
7、意大利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根据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结论。于1600年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被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