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心理学概论》试题

《心理学概论》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23
一、 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丶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为标志的。 
2丶当动物能对信号刺激进行反应时,就标志着心理现象发生了。动物的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3丶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纳米(nm)到780纳米的电磁波。听觉的适宜刺激是振动频率为16-20,000周/秒(赫)的声波。 
4丶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表现在肯定和否定、积级和消极的两极上,也表现在强度、激动程度和紧张度的两极上。 
5丶气质可分为忧郁质、胆汁质、粘液汁质和多血汁质四种典型的类型。 
二、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丶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答:感受性是指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两者成反比关系。如果用E代表绝以感受性,R代表感觉阈限,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E=I/R。 
2丶知觉选择性和知觉恒常性 
答:人对外来信息有选择的进行加工的能力称为知觉选择性,它不仅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我特性,而且与人的需要、愿望、任务以及以往的经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知觉的恒常性或不变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它指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对物体的知觉效果没有明显的变化,即在不同光源照射下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的颜色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看起来物体的形态也没有明显的变化;从不同距离上观察同一物体时,看起来其大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恒常性或不变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根据知觉的类型可分为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与形式恒常性。 
3丶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 
注意转移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促活动上去。注意分配是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的时候,能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丶系列位置记忆曲线 
根据对原来项目表每个位置上的字能所正确回忆出的数量画成一条曲线,表现为两头高中间低的系列位置曲线。 


5丶迁移 
迁移指的是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影响另一些问题的解决。 
6丶定势 
定势指的是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于解决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7丶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指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内部言语是在进行思维时所伴随的言语活动。 
8丶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个体的一咱内部状态,或者说是一咱体面向,它表现出个体对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要求。动机是人对他的需要的一种体验,是与满足个体某些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 
9丶心境和激情 
心境是一种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10、能力和智力 
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那些心理特性,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智力属于认识活动范畴,它既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又是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而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三、 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记忆?它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过去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印象仍保留在头脑里,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出来,就是记忆。 
记忆主要包括习得、保持和提取等阶段。习得是通过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和组织,使它们储存在记忆中。学习过的事物在头脑里存留一定时间,在必要时或在一定的情景下重新出现在意识之中,这就是保持和提取。习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是彼此密切联系的。通常习得的过程就决定了保持和提取是否可能。如果在习得时,没有对材料进行适当编码就不能保持,在提取时就会以发生困难。 
2、试述思维及其种类 
答: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直接的反映,而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所谓间接性,指的是通过其它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所谓概括性是指所概括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或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而不象感觉和知觉那样,只对个别事物发生的反应。 
思维的种类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叫作动作思维;主要利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叫形象思维;以抽象的要领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抽象思维。 
3、什么是意志?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 
答: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能充分认识行动效果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利益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不失时机地采取决断并坚决执行的品质;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言行的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坚持决定,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品质。 
4、什么是气质?它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答:气质是组成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它标志着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或是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于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方面的心理特征。 
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对人的气质也就会有不同的要求。气质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并不起着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活动的社会价值,在这里,有着决定意义的心理活动是已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性格这类个性心理特征,气质与它们相比只处于从属的地位,而且受它们的调节和制约。 
5、什么是个性?简要说明它的心理结构。 
答: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 
个性具体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中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个性结构中的各个成分并不是散乱地堆积,或是机械的总和,而是彼此间紧密联系、把个性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其中的个性倾向性,特别是世界观是个性中的上层结构,位于最高水平.。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积极性,并制约着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心理学概论》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