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内容要点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内容要点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23
1、中国主要客源国国名全称: 

马来西亚,加拿大;

日本国,大韩民国; 

泰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澳大利亚联邦,俄罗斯联邦,美利坚合众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 

新加坡共和国,菲律宾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2、中国主要客源国国花(国树)名称: 

日本:樱花 

澳大利亚:金合 

泰国:睡莲; 

马来西亚:扶桑; 

菲律宾、印尼:茉莉花; 

韩国:木槿花; 

德国:矢车菊; 

英国、美国:玫瑰; 

法国:香根鸢尾、欧洲白百合; 

俄罗斯:葵花; 

加拿大:枫树(国树); 

3、中国主要客源程序国的主要民族名称 

日本:大和族; 

新加坡:华人(占77.7%)、马来人、印度人; 

泰国:泰族(占40%)、老族(占35%)、华人(占10%); 

马来西亚:马来族(约占60%)、华人(约占25.4%)、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约占7.6%)、伊班族、卡达山族等(占7%)。 

菲律宾:马来族。 

印度尼西亚:爪哇族占47%,巽他族、马都拉族; 

韩国:韩族(朝鲜族)。 

澳大利亚:95%为英国及其他欧洲移民后裔。 

德国:德意志人。 

英国: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北爱尔兰人。

俄罗斯:俄罗斯人。 

美国:移民国家(白人占83%) 

加拿大:移民国家。英裔居民(占42%),法裔居民(约占27%,主要聚集在魁北克省)。
4、中国主要客源国的主要语言: 

日本:日语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用语。 

泰国:泰语为国语。 

马来西亚: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华语。 

菲律宾: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通用英语。 

印度尼西亚:印尼语为官方语言。 

韩国:韩国语。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 

德国:德语。 

英国: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为英语,威尔士北部用克尔特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通用盖尔语。 

法国:官方语言为法语。 

俄罗斯:俄语为联邦全境内国语(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可与俄语一起使用)。 

美国:通用英语,南部许多人讲西班牙语。 

加拿大: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 

5、中国主要客源国的主要宗教: 

日本:神道教和佛教。 

新加坡:华人、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

泰国:9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国教)。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为国教。 

菲律宾:约85%居民信奉天主教。 

印度尼西亚:90%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国家巴厘岛居民多信爷印度教。 

韩国: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为韩国第一大教(教徒约900万);佛教徒近300万;儒教徒约127万;产生于韩国的教派有:天道教、大宗教、圆佛教等。 

澳大利亚:98%人口信奉基督教。 

德国:约三分之一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约三分之一人信奉天主教。 

英国: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教派有英格兰教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 

法国:7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俄罗斯: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美国:约57%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约28%居民信奉天文教。 

加拿大:约47%居民信奉天主教,约41%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 

6、中国主要客源国的首都: 

日本:东京; 

新加坡:新加坡市(别称星洲、叻埠); 

泰国:曼谷; 

马来西亚:吉隆坡; 

菲律宾: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别称“椰城”); 

韩国:汉城; 

澳大利亚:堪培拉; 

德国:柏林; 

英国:伦敦; 

俄罗斯:莫斯科;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加拿大:渥太华;
7、中国主要客源国的货币名称: 

日本:日元; 

新加坡:新加坡元; 

泰国:铢; 

马来西亚:林吉特; 

菲律宾:比索; 

印度尼西亚:盾; 

韩国:韩元;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元; 

德国:德意志马克; 

英国:英镑; 

俄罗斯:法国法郎; 

美国:卢布; 

加拿大:加拿大元; 

8、日本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日本独特的诗歌形式有:和歌、俳句、川柳; 

大和绘(富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绘画); 

浮世绘(庶民的绘画及版画); 

歌舞伎(为反映宫廷及武士生活的历史剧目); 

猿乐(日本古典滑稽剧); 

田乐(为插秧祈祷丰收的讲事文艺); 

书道(即书法); 

茶道; 

花道; 

9、泰国独特的舞蹈艺术门类: 

古典舞蹈:宫内舞(观赏者是国王和宫廷,典雅细腻,有严格的规范与程式); 

宫外舞(以平民百姓为观众,较自由风趣); 

民间舞蹈:丰收舞; 

长甲舞(演员戴长指甲和穿古典服装表演); 

蜡烛舞; 

10、韩国的传统文艺形式: 

戏剧:假面剧、歌剧(又称唱剧)、木偶剧、曲艺; 

舞蹈:宫廷舞、民谷舞(乡土舞)、假面舞、仪式舞; 

音乐:宫廷音乐{雅乐(儒教祭祀音乐)、唐乐(宫中宴庆音乐)、乡乐(地方特色音乐); 

民间音乐(又称俗乐); 

11、印尼巴厘岛的别称: 

印尼巴厘岛居民以舞蹈著称于世界,被称为“舞之岛”。巴厘舞蹈扎根于印度教信仰,讲究手和指尖的动作,多在寺高前表演。 

12、德国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莱辛(杰出的剧作家): 

歌德(诗人):小说《少年维物之烦恼》、诗歌《浮士德》; 

席勒(诗人):戏剧《强盗》、戏剧《阴谋与爱情》; 

海涅(诗人): 

13、英国不同时期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14世纪:著名作家:杰弗利.乔叟(为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早代表,“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为:短篇故事集《坎特伯雷故事集》; 

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焉(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为:戏剧《哈姆雷特》、戏剧《奥赛罗》、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8世纪:笛福(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祖);代表作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小说《女混混》; 

19世纪:拜伦(浪漫主义诗人)、狄更斯(批叛现实主义小说家)、萧伯纳(戏剧家兼评论家); 
14、法国不同时期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11-12世纪:著名作家: 

代表作:《罗兰之歌》(是中世纪英雄史诗的代表作)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蒙田(为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 
代表作:小说《巨人传》《散文集》;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著名作家:皮埃尔.高乃依(剧作家)、让.拉辛(剧作家)、莫里哀(欧洲最杰出喜剧家之一)、拉封丹(寓言作家); 

代表作:悲剧《熙德》工匠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悲剧《安德洛玛克》、悲剧《费德尔》、喜剧《伪君子》、喜剧《唐.璜》、《寓言诗》;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文学时期,史称“光明世纪”):著名作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 

代表作: 

18世纪后期:著名作家:博马舍(法国18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剧作家) 

代表作:戏剧《塞维尔的理发师》、戏剧《费加罗的婚礼》; 

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亚历山大.大仲马、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乔治.桑. 

代表作:小说《悲惨世界》、小说《巴黎圣母院》、小说《三个火枪手》、小说《基度山伯爵》、小说《红与黑》、小说《人间喜剧》(90多部小说的部名称)、小说《包法利夫人》、小说《魔沼》; 

19世纪后半叶(自然主义和象片主义文学):著名作家:爱米尔.左拉、阿匀丰斯.都德、莫泊桑、亚历山大.小仲马; 

代表作:小说《卢贡.玛卡家族》、小说《小东西》、小说《磨坊书简》、小说《羊脂球》、小说《米隆老爹》、小说《漂亮的朋友》、小说《茶花女》; 

20世纪:著名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鼻祖之一)、安德烈.纪德(被称为“20世纪法国文学史中首屈一指的人物”)、罗曼.罗兰、罗歇.马丁.杜伽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又译《寻找失去的时间》)、小说《背德者》、小说《伪币制造者》、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小说《蒂波一家》; 

15、俄国不同时期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19世纪(俄国文学的鼎盛时期): 

著名作家: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代表作:诗歌《法甫盖尼.奥涅金》。 

克雷洛夫:代表作:诗歌《黑桃皇后》。 

奥斯特罗夫斯基(“俄罗斯戏剧之父”):代表作:戏剧《大雷雨》; 

莱蒙托夫: 

果戈里: 

别林斯基: 

赫尔岑: 

勃罗留波夫: 

著名作家:屠格涅夫: 

车尔尼雪夫斯基: 

沓克拉索夫: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批叛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小说《战争与和平》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契诃夫: 

跨俄苏时期: 

著名作家:高尔基(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小说《童年》、小说《在人间》、小说《我的大学》; 

16、美国不同时期著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 代表作:小说《红字》 

哈里特.比乇.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20世纪: 

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代表作:小说《铁蹄》、小说《嘉丽妹妹》; 

德莱赛:代表作:小说《珍妮姑娘》、小说《大街》、小说《巴比特》; 

欧内斯特.海明威:代表作:小说《战地钟声》、小说《老人与海》; 

阿历克斯.哈利:代表作:小说《根》; 

托尼.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 
17、欧洲主要客源国的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 

德国:巴赫: 

贝多芬:代表作:《英雄》(第三交响乐)、《命运》(第五交响乐)、《田园》(第六交响乐)、《合唱》(第九交响乐); 

另还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作曲; 

法国:主要作曲家有:德彪西、柏辽兹;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9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代表作有: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歌剧《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芭蕾舞曲《胡桃夹子》、交响幻想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肖斯塔科维奇(其创作被誉为20世纪音乐高峰之一):代表作有:第一、第五、第七、第十一交响曲; 
18、欧洲主要客源国的著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 

德国:丢勒(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美术家之一):代表作有:油画《四圣图》、木刻组画《启示录》、铜版画《骑士、死神、魔鬼》; 

法国:主要美术家有:世界级绘画大师:马奈、莫纳、雷诺阿、高更、塞尚;和享誉世界的雕塑艺术家:乌东、罗丹; 

俄罗斯:19世纪60年代以“巡回展览画派”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画派: 

伊.尼.克拉姆斯科伊:代表作为:《荒野中的基督》、《列夫.托尔斯泰》; 

伊.叶.列宾:代表作为:《小白桦树林》、《弗拉基米尔大道》《金色的秋天》; 

19、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数字禁忌与偏好: 

日本:数字禁忌与偏好:最忌讳数字“4”(与“死”同音),各种号码尽量避免用“4”开头或结尾。也忌讳数字 “9”、“6”和“13”。 

韩国:数字禁忌与偏好:忌讳数字“4”,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 

新加坡:数字禁忌与偏好:尤忌讳“7”,视数字“4”、“6”、“7”、“13”、“37”“69”为消极数字; 

菲律宾: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日子。 

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日子,送花时,枝数和花朵数不能是13或双数。 

20、中国主要客源程序国的颜色禁忌与偏好: 

日本:颜色禁忌与偏好:最忌讳绿色(不祥之色)、不喜欢紫色(悲伤色调)、遇不幸事送礼,惯用黑色或灰色、日本人喜欢红色(象征吉祥)和黄色(视为阳光色),也喜欢红白相间或金银色相间的颜色。 

泰国:忌用红色签名或刻字(写亡人姓名用红色),紫色、黑色服装为丧礼服装。 

德国:尤其忌墨绿色(为纳粹军服色),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及褐色,北方人喜用黑色、灰色;南方人则偏爱鲜明色彩。 

英国:厌恶墨绿色,忌讳黑色(丧服颜色),不喜欢红色。 

法国:厌恶墨绿色,忌讳黑色,偏爱蓝色(象征宁静、忠诚)、粉红色(表积极向上)等鲜明颜色。 

俄罗斯:忌讳黑色(象征死亡),不喜爱红色。 

美国:忌讳黑我色(象征死亡),不喜欢红色,偏爱白色(象征纯洁)、黄色(象征和谐)、蓝色(象征吉祥)等鲜明亮色彩。 

加拿大:忌讳黑色(象征死亡),偏爱白色(象征纯洁)。 

21、中国主要客源国的图案禁忌与偏好: 

日本 :讨厌狐、獾、金眼猫或银眼猫图案,忌讳荷花图案(用于祭奠)。常人不得使用菊花图案(皇家专用)。不喜欢淡黄色或白色的花卉和花卉图案。忌送夕阳风景国画,喜欢樱花、乌龟、仙鹤图案,也喜欢松竹梅图案。 

新加坡:忌讳猪的图案(考虑到马来人的习俗); 

印尼:忌讳带有猪、龟图案的物品,喜爱带蛇或茉莉花图案的商品。 

澳大利亚:忌讳兔子图案(视为不吉利动物),喜爱袋鼠、琴鸟和金合欢花图案。 

德国: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忌用蝙蝠图案(象征吸血鬼),忌用菊花、蔷薇图案(视为不吉)。

英国:忌用蝙蝠图案(象征吸血鬼)、黑猫图案(视为不祥之兆)、孔雀图案(视为淫鸟、祸鸟)、山羊图案(视为讨厌动物)、大象图案(象征愚蠢),忌用菊花图案(丧花)、百合花图案(象征死亡)。 

法国:忌用蝙蝠图案、孔雀图案、仙鹤图案(象征蠢汉与淫妇),忌用菊花图案(丧花),也不喜欢桃和杜鹃花图案(视为不吉)。 

俄罗斯:讨厌黑猫、兔子玩具或图案(视为不祥),喜爱马的图案(能驱邪)。 

加拿大:忌讳百合花图案(丧花),喜爱枫叶图案(为国家和友谊的象征)。 

美国:忌讳蝙蝠图案(吸血鬼)、黑猫图案(不吉),偏爱白色秃鹰图案(国鸟)和白猫图案(象征逢凶化吉)。 
22、中国主要客源国的花卉禁忌与偏好: 

日本:不喜欢淡黄色或白色的花卉。 

印尼:偏爱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象征)。

澳大利亚:忌送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颜色的花。 

德国:忌送菊花、玫瑰、蔷薇,鲜花不用纸包扎。 

英国:忌送百合花、菊花和红玫瑰(象征爱情),鲜花不用纸包扎。 

法国:忌送菊花、杜鹃花、红蔷薇(表爱情),红玫瑰(表爱情),鲜花不用纸包扎。 

俄罗斯:忌送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色的花。 

23、中国主国客源国的其他禁忌与偏好: 

新加坡:忌讳猪制品(考虑到马来人的习俗)。 

印尼:忌讳猪制品和酒。 

澳大利亚:忌讳兔子(视为不吉利动物)。 

德国:忌讳核桃,不愿见到核桃(视为不祥),忌送太个人化物品(服装、化妆品等),礼品包装纸不用白色、黑色、棕色,也不用彩带系扎。 

俄罗斯:打碎镜子预兆疾病或灾难,打翻盐瓶预兆家庭不和,打碎盘碟视为幸福、富贵,世忌用左手递物、进食、握手、抽签。 

美国:送记讲究单数,打破镜子预兆大病、死亡,大街上走路忌啪啪作响(视骂娘)。 

24、中国主要客源国的饮食禁忌,偏好与礼节: 

日本:一般不吃肥肉和猪内脏,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鸭子,口味偏爱甜、酸和微辣味。对绍兴酒及茅台酒极感兴趣,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象征无缘)。忌讳用餐时整理头发。 

泰国:不喝热茶,忌食牛肉,海参,不喜欢酱油,不爱吃红烧菜肴,甜味菜,香蕉等,偏爱辛辣味。 

新加坡、马来西亚:马来族多为穆斯林,不食猪肉,贝壳类食品,也不饮酒,忌用左手吃东西,传递物品。 
印度尼西亚:居民多为穆斯林,不食猪肉,不饮酒,一般不喜欢吃带骨刺菜肴,口味喜辛辣酸甜味,忌用左手吃东西,传递物品。 

韩国:一般不爱吃羊肉,肥猪肉和鸭子,厌恶香菜,厌油腻。熟菜中不喜欢放醋,也不爱吃放糖或花椒的菜肴。口味喜爱辣、香、蒜味。宴会礼仪较多。用餐要请长辈先吃。对主人头一二次敬菜要推让,第三次才接受。宴会主人则要坚持敬三次菜。他们喜欢相互斟酒、喝交杯酒。年轻人要先向老人和长辈斟酒。妇女要给男子斟酒,不给其他妇女斟酒。为人斟酒,要右手持酒瓶,左手托前臂受酒者应举起自己酒杯。拒喝别人的酒是不礼貌表现,如不胜酒力,可在杯中剩点酒。他们原谅喝醉酒的人。吃饭时不能把菜盘吃光(否则意味主人准备不足)。饭后喜欢唱歌,邀请唱歌时不应拒绝。 

澳大利亚:一般不爱辣味,不吃海参。喜欢酸甜味。 

德国:忌食核桃。不大吃鱼虾及海味,不爱吃油腻,过辣的菜肴,口味清淡,喜酸甜味,对餐具比较讲究。

英国:不愿吃带粘汗或过辣菜肴,不喜欢用味精调味,也不吃狗肉,口味偏重清淡,鲜嫩,焦香,喜爱酸甜,微辣味。讲究喝茶,尤其爱饮祁门红茶。宴会上应注意将主要女宾安排在第一首席上,斟酒也要先为女宾基。用餐时世忌碰撒盐瓶(视为朋友口角或断交预兆)。切忌刀叉碰响水杯(为不幸预兆)。受到款待后一定要写信表示感谢。 

法国:不爱吃无鳞鱼,不爱过辣菜肴。对自助餐和鸡尾酒不以为然,口味偏爱酸甜,讲究农村肴的鲜嫩和质量。 

俄罗斯:口味偏重咸、甜、酸、辣、油大。爱喝烈火性酒,且酒量很大。 

美国:不爱吃蒜和过辣食品,不爱吃肥肉,清蒸菜肴和红烧菜肴。忌食动物内脏,不喜欢蛇一类异常食物,口味喜清淡,不腻,咸中带微甜,不喜欢在餐碟中剩食物。妇女有化妆习惯,故不愿用香巾擦脸。 

加拿大:不喜欢过咸,过辣菜肴,不喜欢蒜味,酸辣味调料。忌食动物内脏和脚爪。忌食虾酱,鱼露,腐乳等怪味,腥味食品。口味偏清淡,喜甜味,特别喜爱烤制肉食,进餐时忌在盘里剩食物。妇女有化妆习惯,故不愿用香巾擦脸,加拿大法裔居民习俗和法国人相近。 

25、中国主要客源国社交礼仪与禁忌: 

日本:日本人的见面礼是脱帽鞠躬;日本成年人都有名片。首次见面应带足名片,循职位高低,资历深浅顺序与日本人交换名片。交换名片应行鞠躬礼并说客套话。接到名片应仔细读后再收藏。 

与日本人相处,切忌有伤他们面子的言语和动作,他们不轻易流露自己感情,视恼怒和急躁的言行举止为粗野;交谈中不宜评论日本国内政治问题和男女平等等问题;与日本人合影,不可三人一起合影(视左右被人夹着为不幸预兆);日本人注重等级。如在公开场合送礼,必须每人一份,但礼品应有档次区别。收到礼品不当面打开。 

新加坡、马来西亚:马来族多为穆斯林,忌用左手吃东西,传递物品。不可触摸别人头部,不可露出脚心或鞋底。 

泰国:泰国人见面和分手时,习惯稍低头,行合十礼(对儿童,佣人,小贩,服务员,劳工等除外)。商人,知识分子也流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不握手,除和尚外,任何人不能触摸别人头部;切忌左手服务或用左手吃东西;切忌折打对方肩膀;切忌拿东西从别人头上掠过;切忌用手指人(可用下巴指人);进门不能踩门槛;泰国家庭一般席地跪坐,不可盘足或两腿叉开,与泰国人交谈要回避政治、王室等话题,不要赞美别人婴儿(以免引起恶鬼注意),但可询部个人情况。公开批评也要讲究艺术。在社交聚会上,不要与已婚妇女谈话过久,以免冒犯其丈夫。切忌对佛教、佛像、寺庙和和尚有不敬言行。路遇和尚应主动让路,乘车应主动给和尚让座不得向和尚赠现金(触犯戒律)。 

菲律宾:忌用左手递物品,吃东西;交谈时要回避菲国内政治纷争,菲近代史,宗教等话题,但他们喜爱打听私人和家庭善。他们认为对人提出异议是失礼行为,故有不同意见,不宜正央反驳。 

菲律宾尊重老人,要先向长者问候,让座,不在老人面前抽烟,菲律宾人不强调守时,社交活动守时被认为过分热中,一般要迟到15-30分钟;他们喜欢宴会气氛轻松活跃,讨厌一本正经。宴会后常请客人唱歌,被请人不应拒绝,收到礼品不当面打开。 

印度尼西亚:与人谈话或进房间时要摘掉墨镜;不能用左手接触别人身体,指点人或物,也不要用左手递送物品;忌用手碰别人头部;拒收别人礼品在当地被视为不礼貌,但受礼后不当面打开礼品;受伊斯兰教义影响,对乞丐不能嫌弃;与印尼人交谈要回避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宗教等话题,但他们喜欢谈论自己家庭,喜欢打听个人情况。他们注重面子,有分歧时不宜公开辩论。 

韩国:见面与分手时行鞠躬礼,男子也行握手礼,但女性一般不与男子握手;韩国受儒教影响较深,重男轻女:出门,上车时妇女让男子先行;聚会致辞以“先生们、女士们”开头;在宴会等社交场合,男女分开活动; 

两人在过道交谈,应让第三者从两人中是通过;韩国人特别尊重长者:在长者面前抽烟要获允许;与长者谈话要摘去墨镜甚至一般眼镜;在正式场合不应叉腿坐。女子发笑时要掩嘴。进入住宅或韩式饭店时要换拖鞋。与韩国人交谈,应回避韩国内政治,与朝鲜关系,与日关系,男主人妻子等话题。但韩国人喜欢询部个人情况;韩国人授受物品均用双手。接受礼品不当面打开。不要用外国烟作礼品(持有蔌抽吸洋烟要罚款)。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平等意识浓厚,交往时应注意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乘出租车必须有一人与司机并排坐,以示尊重;他们讲究约会守时;他们崇尚自信,自强,交谈时不宜对其国内事务发表议论,也不要说“自谦”的客套话;不可竖大拇指表示赞扬(在当地视为下流动作);切忌对人眨眼。 

德国:德国人纪委严明,讲究守时,讲究工作效率,重诺言,重认真履行契约(合同,日程,计划等)。任何安排的变动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进行协商。德国人特别爱整洁干净,注重衣着,对旅游地环保质量也要求很严。与德国交谈,不要打听个人私事,回避德国统一后的国内政治问题。他们不爱听恭维话。忌讳四人交叉式谈话。忌讳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 

英国:英国人崇尚彬彬有礼,举止得当的绅士淑女风度。尤其重女士优先原则。他们感情不外露,视夸夸其谈,指手划脚,烦躁发火等为缺乏教养;英国人遵守纪律,在公共场合有排队习惯。等候载人电梯,都在右边排队。他们重契约,排日程要求准确,旅游活动中应昼避免日程的突然变动。公务约会赴约要准时,可迟到几分钟,但不能提前。社交活动最好迟到片刻。英国人见面相互握手,道安,但男女间切忌拥抱。英国人比较内向,寡言,与人交往初期比较矜持。交谈时,双方距离不要太近。忌讳打听个人么事,要回避北爱尔兰问题,君主制,王室等政治色彩较浓的话题。英国人不喜欢被统称为“english”(英格兰人),可将他们称为“british"(不列颠人)。 

法国:法国人重视“女士优先”原则,以“殷勤的法国人”著称;对穿戴极为讲究;他们纪律性较差,约会经常迟到,但不容忍外国人迟到;法国人厌恶用英语交谈。他们与人交往热情,喜欢高谈阔论,喜欢轻松友好的交际气氛,喜欢在咖啡馆聚会他们讲话直率,好许诺,少兑现。对法国人不能过分谦虚(视为虚伪)。交谈时,忌打听个人私事,因历史原因,法国人与英国人互有成见,在接待活动中要避免让他们呆在一起。 
俄罗斯:俄罗斯人见面礼是拥抱,亲吻或握手;他们十分尊重妇女,在各方面体现女士优先原则;十分注重仪表,天热也不轻易脱下外衣,他们习惯守时,约会切忌迟到,与俄罗斯人交谈,不宜打听个人么事,应回避俄国内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独联体国家关系等话题。 

美国:美国人见面与分手时行握手礼。不论男士,女士都应主动向阳花对方伸手(等到女士先向男士伸手的习俗在美方已过时);美国人平时穿着随便,但不可露出衬裤,衬裙,女士穿短裤,短裙;不能用高跟鞋。正式社交场合必须按请柬要求着装;业务交往讲究守时,但社交活动往往迟到;盛行女士优先原则;与美国人交谈,忌过分谦虚和客套(视为虚伪),忌距离太近,忌打听个人么事,忌称呼长者加“老”字(为负面价值),忌说别人“白”、“胖”(美国流行“富瘦黑,究白胖”的价值观); 

加拿大:加拿大人许多习惯与美国相同,但衣着、待人接物均比较正统,也比较守时;与他们交谈,忌打听个人私事;忌将加拿大与美国比较,尤忌拿美国优越方面与加比较;忌谈魁北克独立运动问题,忌谈加的英语区和法语区部题;忌称人“老”、“白”、“胖”(均为负面价值),年长者被称为“高龄公民”,“养老院”称为“保育院”;在人家里作客,忌谈悲伤之事;忌谈死亡,事帮之类话题;不能吹口哨;不能在楼梯下面走;忌打碎玻璃制品;忌把盐弄撒。
26、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标志性建筑物或景点: 

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世界著名火山及风景游览区。日本人民视其为圣山,为日本象征。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世界公认为20世纪最美建筑物之一。为悉尼和澳大利亚的标志。

威斯敏特宫大本钟——位于英国伦敦。为伦敦和英国标志。其报进原前奏音乐世界闻名。 

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为巴黎和法国的象征。 

克里姆林宫斯克钟楼——位于新加坡新加坡河河口。为新加坡的象征。 

27、中国主要客源国享有“世界之最”地位的景点名称及其地位: 

泰国:鳄鱼园;是世界最大的鳄全饲养场。 

印度尼西亚:茂物植物园;是世界最大的热带植物园。 

澳大利亚:大堡礁;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佛塔;世界最大佛塔。与中国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柬埔寨吴哥窟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 

英国:威斯敏斯特宫(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群。 

法国:卢浮宫(巴黎);世界最大的美术博物馆。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世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 

28、欧洲客源国一些著名古建园林在建筑艺术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德国)特里尔古城——这座古罗马城市始建于公元1世纪,存有大量古罗马文明的遗迹,有“北方罗马”之称。 

(德国)亚琛大教堂——初建于796年,为查理曼大帝宫廷教堂,为中世纪加洛林式建筑艺术杰作。该教堂形制曾为欧洲许多国家模仿。 

(法国)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对后来欧美哥特式建筑有重大影响。 

(德国)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1880年竣工,历时632年。是世界最大,最高的教堂之一。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群。 

(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英国国会大厦。是英国浪漫主义(歌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群。 

(法国)凡尔赛宫——是建于路易十四、十五时期的皇家宫殿,占地100公顷。为欧洲古典主义园林艺术代表。对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建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加拿大)魁北京古城区——是北美堡垒式殖民城市的完美典型。 

29、堪称日本民族建筑精华、“日本之美”代表的日本皇室外行宫的名称及位置: 

桂离宫。位于京都市东此。 

30、日本唐招提土产 东大寺与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的关系: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由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创建,为日本佛教律宗总本山。寺内开山堂供奉鉴真的干漆夹像。系在他圆寂前仿其景像塑造。 

位于奈良市的东大寺是日本佛教华严宗总寺院落。寺内的戒坛院落系为鉴真大师传戒而建。 

31、泰国最负盛名的海滨旅游胜地: 

帕提雅。 

32、泰国的三大国宝及其在曼谷供奉地: 

玉佛寺——翡翠玉佛 

卧佛寺——金箔包裹的卧佛(长46米) 

金佛寺——金佛(高3米,重5吨半) 

33、与中国有血缘关系的泰国国王及供奉其坐像的皇家寺庙名称: 

郑王是华侨后裔,他于1768年驱逐侵占泰国的缅甸军队,复兴了泰国。曼谷的皇家寺庙郑王庙供奉其坐像。

34、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 

马来西亚的国家清真寺。 

35、马来西亚印度教圣地: 

黑风洞。 

36、马来西亚最古老中国庙宇的名称和位置: 

青云亭。位于马六甲市。 

37、马来西亚著名景点三宝山和印尼三宝庙的名称起源: 

三宝山位于马六甲市郊,1406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驻扎于此山,山麓又有为纪念郑和而建的三宝庙,故名。三宝山是中国境外最大华人墓地。 

印尼三宝庙位于港口城市三宝垄市,为供奉明朝太监郑和的中国式祠庙。传郑和出使西洋时,曾在此登岸。

38、印度尼西亚巴西厘岛享誉世界的独物旅游资源: 

岛上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有“诗之岛”之称。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庙宇成千上万,故又称“千庙之岛”。巴厘舞蹈及手工艺品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独特地位。

39、韩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座建于新罗王朝时期的佛寺名称及其地位: 

石窟庵——有佛教石像数十尊,为新罗文化的代表作。 

佛国寺——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 

海印寺——内藏高丽大藏经板8万余块,是世界佛教的宝贵文献。 

40、韩国的“珍岛分海奇观”: 

珍岛位于朝鲜半岛西南端海中。每年4月26日下午4点,那里海水会自然分开,露出一条长3公里的平坦大道,游客可步行登岛。6时10分左右海水又合拢。 

41、英国王宫的名称: 

白金汉宫。 

42、英国珍宝馆所在建筑群的名称: 

伦敦塔(是英国罗曼式城堡建筑群)。 

43、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有“荣誉的宝塔尖”之称的原因: 

历代国王在这里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在此举行婚礼。 

它又是国葬墓地,有20多位国王和许多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安葬在这里(如莎士比亚、狄更斯、达尔文、牛顿、丘吉尔等等),故英国人视西敏寺为“荣誉的宝塔尖”。

44、英国的“长城”的名称及其建筑年代: 

汉德里安防御墙。系公元122年遵照古罗马帝国皇帝汉德里安旨意建造。全长118公里。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内容要点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