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烹饪主要菜系
一、了解素菜和仿古风味菜。
二、熟悉中国烹饪流派的划分,掌握“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二大菜系”的所指。
三、熟悉中国地方风味流派的地域分布、特色,掌握其代表名菜的名称。
四、掌握世界三大烹饪流派的代表及中国烹饪主要菜系的概念。
第八章 中国风物特产
一、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
了解茶叶的分类;熟悉其特点及加工工艺;掌握我国传统名茶的名称、产地,掌握我国著名陶瓷器的名称、产地;掌握我国四大名绣的名称、产地和代表作品。
二、名酒、中药
了解各类酒的特别及生产工艺;了解著名中药材、中成药的名称产地和功效;熟悉中国名酒的类别及其代表品牌;掌握各类国家名酒的名称、产地、特点。
三、文房四宝
掌握文房四宝著名产品的名称、产地、特色及名称来历。
四、其它工艺品
了解景泰蓝、漆器、玉雕、名石雕刻、木雕、工艺品画、风筝的产地和特点;熟悉景泰蓝、木板水印画、内画壶的制作工艺。
第九章 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
一、台湾省
了解台湾简况;熟悉台湾的民俗风情;掌握台湾的著名景色情况。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
了解香港特区简况;熟悉香港的民俗风情;掌握香港的著名景点情况。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
了解澳门简况;熟悉澳门民俗风情;掌握澳门的著名景点情况。
第十章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情况
了解中国主要客源国简况;熟悉其突出的文化成就、经济成就、货币名称、名人名作、著名景点及著名高等学府的名称;掌握其国名、民俗、首都,熟悉其国花(树)民族的构成、语言和宗教。
十一章 对联与古诗词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熟悉与对联有关的一些名词解释,如正对、反对、串对、平仄、横额、领词等;掌握出句和对句间在意义和形式上的要求;掌握对联断句的方法。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填空10题(每题1分)、单项选择(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4选2或3)15题(每题1分)、简述题2题(每题5分)、综合题1题(15分)。
《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包括《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云南导游基础知识》两部分,出题比例为4:6。
考试目的:
通 过本科目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历史、旅游地理、民族民俗文化、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中国烹饪、风物特产、台港澳、主要客源国、历代较有名的对联和山水诗词等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对云南历史、风景名胜区及旅游资源、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风物特产、云南旅游业及风景名 胜楹联与诗歌选读等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 中国历史小常识
一、中国历史发长顺序
了解《中国历史歌》及其历史上朝代更迭的顺序。
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重大成就选介
熟悉思想文化各领域开创性的建树及其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熟悉创造我国科技之“最”的著名人物、著作、贡献及其建筑等;掌握科技方面在当时世界上占居领先水平的成就。
三、帝王、皇族、皇戚的称谓
熟悉帝王、皇族、皇戚的称谓。
四、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熟悉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等名称的概念。
五、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四时节气
了解古代年、月、日记录的方法及四时节气名称;掌握天干、地支的名称顺序及其组合方法;掌握(时)辰的概念及其对应的时间。
六、阴阳、五行、八卦、生肖
了解生肖的常识;熟悉阴阳、五行、八卦的初步知识,并能在导游中应用这些知识解释古代的一些文化现象。
七、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熟悉科举考试的基本常识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的名称。
八、姓氏名字号及避讳
了解姓、氏、名、字、号、的初步知识,熟悉其中的典型例子;熟悉避讳的概念。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
一、中国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两大类型及其特点。
二、山地自然景观
熟悉我国体育登山探险旅游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海拔超过八千米的高峰;熟悉花岗岩高山和名丘的景观特点;掌握我果著名的花岗岩名山的不和分布和最主要的景观特点;掌握岩溶(即喀斯特)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区:掌握著名岩 溶景区的名称、分布及特殊地位;掌握丹霞山地的成因、景观特征、我国著名丹霞风景区及所在地、掌握其它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分布及其主要景观特点。
三、水自然景观
熟 悉湖泊按成因划分的类型和相应代表的湖泊;熟悉我国大陆海岸线的基本情况;熟悉我国著名的海滨及其风景区;熟悉泉的类别,掌握各类名泉的名称及分布;掌握著名湖泊的分布、地位及沿湖著名景区、景点;掌握我国著名长江的长度、流经的省市区以及沿岸著名的旅游区和景点;掌握我国著名的瀑布及所在地。
四、气候和天气景观
了解气候及我国气候环境概况;了解我国著名天气景观名称。
五、动植物景观
了解我国植物资源概况;了解我国某些旅游区特有动物的名称;熟悉我国一类、二类保护动物的名称;熟悉树木花卉最佳观赏地的名称;掌握我国“化石植物”名称及一些植物的象征意义。
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四大类型及每个类型下的保护区名称;熟悉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我国九个自然保护区名称;熟悉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类型及其相应风景名胜区的名称。
七、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遗产
熟悉我国已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数目及六大古都的名称;掌握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数、类别以及各类别下的项目名称。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
了解民族的概念和民俗的特点;熟悉汉族的起源;掌握民族的人口、分布及语言文字概况;掌握汉族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掌握各主要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主要分布地区、语言所属语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工艺品、主要居住方式、服饰、代表性食品、特殊社交习俗和禁忌。
第四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
一、中国各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熟悉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掌握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所信仰宗教的名称。
二、佛教
了解佛教创立的过程及印度佛教的发展;了解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熟悉佛教的创立者和佛教的四大圣迹;熟悉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及密乘间的区别;熟悉佛教三大体系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概况;掌握汉地佛教及佛教的主要派别。
三、道教
了解道教的主要殿堂、教职人员的称谓及齐醮;熟悉道教的创始人和创始时间;熟悉道教的基本教义;掌握道教两大教派的基本知识;掌握道教经典的名称、标记及供奉的主要对象。
四、伊斯兰教
了 解伊斯兰教的主要教义;了解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主要称谓;了解伊斯兰教创立过程及其在世界和中国传播的情况;熟悉伊斯兰教创始人及“伊斯兰”、“穆斯林” 的含义;熟悉伊斯兰教的圣地及其主要教派;熟悉伊斯兰教的经典、标记、信奉、对象、 节日和习俗,及其清真寺建筑特点。
五、基督教
了解基督教传入中国的简况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了解基督教发展史上两次大分裂及其形成的教派;了解教职人员的称谓;熟悉基督教的创始人;掌握基督教教徒对数学和日期的忌讳;掌握基督教的经典名称、标志和信奉对象。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了解最有名的对联的作者与朝代;熟悉长联、中联的断句和翻译;掌握重点短句的背诵。
重点对联如下:
北京长城居庸关联;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联;
南京明远楼联;
苏州寒山寺联;
扬州二十四桥联;
西湖平湖秋月亭联;
岳阳楼联;
南昌滕王阁联;
武汉黄鹤楼联;
成都杜甫草堂联;
成都武侯祠联。
三、古代山水诗词
了 解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种类、与区别;了解古代词的形式特点和词的发展流变;了解名篇中的著名作者所在的朝代。名篇与著名景点的联系;熟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特点;熟悉词在鼎盛时期的一些重要词人;掌握著名绝句和律诗的背诵、默写、翻译及重要句的作者、朝代与景点的关系。
山水诗词重点名篇如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桃花溪(唐.张旭)
汉将临泛(唐.王维)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望天门山(唐.李白)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望岳(唐.杜甫)
登高(唐.杜甫)
枫桥夜泊(唐.张继)
滁州西涧(唐.刘禹锡)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鲁山山行(宋.梅尧臣)
题齐安壁(宋.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横塘(宋.范成大)
游山西村(元.陆游)
岳鄂王墓(元.赵孟頫)
游岳麓寺(明.李东阳)
山水诗词名句选: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宋.梅尧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苏轼);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宋.陈师道);
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上风雨一僧寒(明.李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