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基督教
一、 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做为问答题掌握)
基督教:
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原为犹太教的一个下层派别,公元一世纪前后该派与犹太教逐渐分离,形成新的宗教,即基督教。(务必记住)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人类和整个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是他派到人间的救世主,而人类是自已始祖堕落的产物,因此人生而有罪,人世间充苦难。只有信仰上帝和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不断赎罪,才能获救世主,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基督教在发展史上有两次大的分裂: (务必记住)
第一次分裂:发生在公元11世纪中叶。分裂为东部的东正教和西部的罗马公教(即天主教)。也就是分裂为东、西两个教派。东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派以罗马城为中心。(务必记住)
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公元16世纪。罗马公教内部陆续分化出脱离天主教会的派别,统称为抗罗宗,中国人称之为新教。(务必记住)
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天主教:成为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务必记住)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几经起落,经历了唐、元、明未清初三次反复,直至十九世纪中叶,依托西方列强的炮舰,才在中国社会扎下根。
唐朝初年,基督教东方教派的一支聂斯脱利派首次传入中国,受到朝廷欢迎,在长安城建寺传教。当时人称为大秦景教或景教,称其寺为波斯寺,后来改称大秦寺或景寺。但是唐朝中叶景教被禁,从此退出中原地区,只在朝廷政令不及的西北边地留存。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记载了景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元朝初年:基督教再度流传于中国内地。当时主要有两支教派;一支是随蒙古族入主中原而在内地再度兴起的景教,另一支是来自罗马教廷士的天主教。基督教两教派在元朝被称为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元朝灭亡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再度中断。
明未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又一次来华传教,他们既穿儒服,学汉语,又介绍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力图使基督教教义适应中国曾派出庞大传统文化。这一时期东正教也从东北地区向内地深入,沙皇俄国曾派出庞大的传教士团体。但是基督教的传播仍然受到清政府的限制乃至禁止,展并不顺利。
1840年邪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欧美各国传教士纷至沓来,这一时期来华的传教士以新教各派居多。传教士的足迹遍布城镇乡村,教堂数量和信徒人数迅速增加。基督教的影响前所未有地深入中国社会。
二、基督教经典及标记
(一)经典
基督教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书合称《圣经》。(务必记住)
(阅读)它是基督教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约”是约定、契约之意,基督教认为旧约是上帝与犹太教订立契约,为基督教所断承;新约是上帝通过耶稣基督与人类另立契约。旧约用希伯来文写成,新约用希腊文写成。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经》被译成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字。目前存世最早的汉文《圣经》是明未来华的天主教传士所译,现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二)标记
基督教的标志:是十字架。十字架本为古罗马刑具,基督教相信耶稣是为世人赎罪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死,从此视十字架为上帝与人和好的福音和象征,作为信仰的标记。十字架样式很多,一般说天主教多用纵长方形十字架,而东正教会多用正方形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