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6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6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8-1-22
五、文字学与书法艺术 
(一)   古代文字的演变: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出于生产、生活的需用,就开始用结绳的方法表示某种意思。(务必记住) 
新石器时代:人们进而在某些器物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符号,所表达的意思也较前更加复杂。(务必记住) 
我国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务必记住) 
现阶段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即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多为象形文字。(务必记住) 
(以下为阅读材料)商代的甲骨文结构还不够严格,字形也不规整,特别是笔划繁琐,尚保留着较为明显的图画痕迹。周代的文字以金文、甲骨文为主,字体称“籀文”也称“大篆”,字形渐趋方正,并开始呈现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李斯整理各地文字,以古籀文和原秦国文字为基础创立小篆,通行全国,为今天的方块字奠定了基础。由于小篆的笔划圆转,书写比较困难,所以许多人写字时常将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在笔划的粗细、部首的使有等方面也较为灵活,从而大大提高了书写速度。由于这种书写方式多出自下层徒隶,故称“隶书”,至汉代成为通行文字。汉魏之际,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即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只是横划不再上挑而采用顿势,撇、捺也不再顿收而采用尖收,并出现了硬勾。隋唐时期,楷书作为官府文书和科举考试的正式字体。约与楷书同时或稍后,还出现了一种称为“行书”字体。行书也是从隶书、隶草演化而来,运笔较为灵活自然。其书写较为规整者接近楷书,故称“行楷”;较为放纵者接近草书,故称“行草”。自晋朝以来喜欢书法者大多善长行书。 
(二)书法艺术与书法家 
书法艺术:将文字的书写作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点,是由汉字独特的构成形决定的,因而我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我国早期书法作品的优秀代表;是发现于唐代的《石鼓文》。(务必记住) 
(以下为阅读材料)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可以看成是原始的收法艺术品,但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则始于春秋战中国时期。秦统一后留下的“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据说出于李斯之手,结构严谨,运笔圆熟,疏密得当,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两汉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随着真、草、篆、隶、行、魏碑等不同风格的字体并行于世, 
我国优秀的书法家及其艺术珍品: 
1、汉末的钟繇精于楷、草、隶、篆、行等各种字体,尤其对楷书的定型贡献最大。(务必记住) 
2、东晋王羲之的行书清新秀丽,于妩媚中见健,以《兰亭序》、〈快雪时晴贴〉等最为著名,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人称“书圣”。其子王献之擅长行草,所书〈十二月贴〉等笔势奔放,一气呵成,为草书中的圣品,与羲之并称“二王”。(务必记住) 
3、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都擅长楷书,但风格各异:颜体字丰满雍容,雄浑凝重;而柳体字挺秀劲健,法度严谨,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直到今天,人们仍把他们的书法精品作为临摹的范本。(务必记住) 
(三)笔、墨、纸、砚 
我国传统的书写、绘画的主要工具:毛笔、墨、纸、砚。向有“文房四宝”之称。(务必记住) 
笔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抟笔在彩陶上描绘花纹。(务必记住) 
战国时期制笔的方法:现存最早的毛笔实物是属于战国时期,是把竹杆的一端劈开,将免毛等物夹在中间,用细线缠住,再涂上一层漆。(务必记住) 
秦代制笔的方法:将笔杆的一端镂空,再将兔毛、鹿毛、羊毛等材料掺杂放入,使其软硬适宜,写出字来刚柔相济。(务必记住) 
魏晋至隋唐:这一时期毛笔以安徽宣城的制笔世家诸葛氏所制“鸡距笔”、“鼠须笔”等最为著名,称为“宣笔”。(务必记住) 
元代,湖州笔工以山羊毛制作的羊毫笔或以羊毫、兔毫、狼毫等混用的兼毫笔逐渐盛行,称为“湖笔”。湖笔的笔锋润饱满,弹适度,收发自如,因而取代宣笔成为毛笔中的上品。(务必记住) 
  
明清时期,湖洲始终是全国制笔业的中心,所出湖笔深受官僚士大夫及一般知识分子的喜爱。(务必记住) 
墨:早在商代,人们就已开始用墨在陶器或兽骨上书写文字。但那时的墨可能还是天然矿物。最晚在战国时期,人工制墨已然出现。秦汉时期,人们用煤与松烟相合,制成圆形墨块,由于体积小,只能用石头压着在砚台上研,故当时的砚一般皆附有研石,东汉时制墨的规模扩大,并开始制成墨锭,可以直接用手拿着研,研石遂逐渐绝迹。魏晋以后,制墨水平不断提高。 
徽墨:唐末歙州工匠奚超、奚廷珪(GUI)父子精于制墨,所制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歙州逐渐成为墨的重要产地。宋宣和中歙州改称徽州,“徽墨”历宋、元、明、清直至现在,始终是墨中上品。(务必记住) 
纸:秦汉以前,人们多将字写在绢帛或竹简上。(务必记住) 
自汉代造纸术发明之后,纸便逐渐书写绘画的主要材料。最早的纸是以丝絮为原料,仿照制造丝绵的“漂絮法”制成。(务必记住) 
约在西汉中期,人们开始用植物纤维造纸,但质地较为粗糙,不便于写。 
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发明了以树皮、麻布头、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的方法,并亲自监造了一批质地精良的纸献给朝廷,时称“蔡侯纸”。(务必记住) 
魏晋时期,除原来的树皮、麻头等之外,稻草、麦杆、藤皮等皆成为造纸的重要原料,从而使纸的产量大增,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为人们所普遍使用,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隋唐以后,造纸规模不断扩大。唐代的造纸作坊便有全国,尤以安徽宣城出产的“宣纸”最为著名。(务必记住) 
宣纸:是用檀树皮和稻草制成,质地柔韧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为书画用纸中的上品。直到今天仍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所喜爱。 
我国的造纸术约于魏晋时首先传到朝鲜,七世纪再从朝鲜传到日本;八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十二世纪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十六世纪再传到北美洲。(务必记住) 
造纸术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一起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务必记住) 
砚:早在新石器时期,砚便作为研磨色料的工具为人们所使用。(务必记住) 
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研磨器,可视为古砚的雏形。(务必记住) 
现存年代最早的古砚:是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一方用鹅卵石加工而成的石砚,砚面及研石上均留有墨迹。(务必记住) 
汉代以后,砚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种类越来越多,其造型、雕饰也日益精巧、复杂,而仍以石砚最为常见。 
石砚中最为著名的有:端砚(产于广东高要)、歙砚(产于安徽婺源)。(务必记住) 
端砚皆自唐代开始制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以其所选石材分别出自端溪和歙溪而得名。由于石质优良和砚工们巧夺天工的精心制作,千百年来始终深受官僚士大夫和一般知识分子的喜爱。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导游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6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