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刑法学试题

20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刑法学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8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犯罪集团
  2、死缓
  3、侵占罪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10空,每空1分,满分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已满14周岁不满__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__、强奸、抢劫、__、放火、__、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__处罚;造成损害的,__处罚。
  3、__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是__罪。使用暴力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伤残或者死亡的,依照__定罪并__处罚。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分;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洪某因失恋欲杀原女友黄某,一日早上上班时见无他人,便手持车间工具将黄某击昏,以为黄已死而锁门离去,后黄某遇来上班的同事相救未死。洪某的行为属于( )
  A、意外未遂  B、未实行终了未遂  C、不能犯未遂  D、能犯未遂
  2、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 )
  A、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   B、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
  C、明知的故意与不明知的故意  D、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3、刑罚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
  A、犯罪分子  B、有可能犯罪的人  C、违法分子  D、一切人
  4、我国现行刑法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
  A、应当先缴纳罚金
  B、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C、应当同时兼顾缴纳罚金与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
  D、申请酌情减少或免除罚金
  5、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国家工作人员
  C、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D、各级领导人员
  6、医疗事故罪侵犯的客体为( )
  A、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和医疗单位的正常秩序
  B、国家的医疗管理秩序
  C、就诊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国家的医疗管理秩序
  D、就诊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国家的医疗管理秩序、医疗单位的正常活动
  四、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给分)
  1、名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定义,大致分为( )
  A、形式定义  B、包含定义  C、宣示定义  D、实质定义  E、实质与形式统一的定义
  2、复杂共同犯罪,包含( )
  A、实行犯   B、组织犯   C、教唆犯   D、帮助犯   E、通谋犯
  3、行为人主观罪过中的"应当预见",其预见义务的来源有( )
  A、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   B、业务的要求
  C、职务的要求       D、法律的规定   E、习惯做法
  4、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时必须是协助人民政府从事( )
  A、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工作
  B、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工作
  C、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工作
  D、代征、代缴税款工作
  E、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
  5、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间谍罪的主要区别是( )
  A、客体不同   B、对象不同   C、主体不同   D、客观方面不同   E、主观方面不同
  五、判断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9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填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有权进行刑事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
  2、我国刑法有关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的刑事管辖权体制。( )
  3、犯罪构成的意义,仅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 )
  4、犯罪分子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
  5、被宣告缓刑和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的,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同时应当在撤销缓刑的基础上,对前罪和后罪实行数罪并罚。( )
  6、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只有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规定,没有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规定。( )
  7、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既可以由作为形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形式构成。( )
  8、诬告陷害罪和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有关机关告发的行为。所谓有关机关,仅指国家司法机关,不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等。( )
  9、对于一年之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
  六、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我国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原则
  2、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和特征
  七、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连续犯的特征及对连续犯的处罚原则
  2、保险诈骗的特征及处理保险诈骗案件时如何区别一罪与数罪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5分)
  1、犯罪集团:指三人以上(1分)为共同实施犯罪(2分)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2分)。
  2、死缓: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1分),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2分),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的制度(2分)。
  3、侵占罪:指以非法占用为目的(1分),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2分),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10空,每空1分,满分10分)
  1、16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贩卖毒品  爆炸
  2、应当免除  应当减轻
  3、司法工作人员  刑讯逼供  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  从重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分)
  1、D   2、D   3、B   4、B   5、A 6、D
  四、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ADE   2、ABCD   3、ABCD   4、ABCDE   5、ABCD
  五、判断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9分)
  1、√   2、√   3、×   4、√   5、×   6、×   7、√   8、×   9、√
  六、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①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的,采用限制加重原则(2分)。即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有期徒刑最高不超过20年,拘役最高不超过1年,管制最高不超过3年(3分)。
  ②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一个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2分),即只执行一个死刑或者无期徒刑,而不再执行其他刑罚(1分)。
  ③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即附加刑仍须执行(2分)
  2、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①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作业的职工(2分);
  ②主观上基于过失(2分);
  ③客观上表现为在生产作业中,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2分);
  ④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2分)。
  七、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人分)
  1、(1)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1分),连续实施数个独立构成犯罪的行为(1分),触犯同一罪名(1分)的犯罪形态。
  (2)连续犯的特征:
  ①必须具有连续实施的(1分)数个独立的(1分)犯罪行为(1分)。
  ②必须基于同一的(1分)或者概括的(1分)犯罪故意(1分)。
  ③必须数行为(1分)触犯同一罪名(1分),即数行为自成立的犯罪基本构成要件相同(1分)
  (3)对连续犯的处罚原则: 对连续犯,应当按一罪(1分) 从重处罚(2分)。
  2、(1)保险诈骗罪的特征:
   ①主体为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1分)。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1分)。
   ②主观方面为故意(1分),并且具有骗取保险金的目的(1分)。
   ③客观方面表现为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1分)。其具体方式为:其一,保险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1分)。其二,对已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1分)。其三、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1分)。其四、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1分)。其五、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1分)。
   ④客体是国家对保险业的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1分)。
  (2)保险诈骗案件中一罪与数罪的区别:
   ①对于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应以保险诈骗罪和该行为构成的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2分)
   ②对在保险诈骗活动中,实施诈骗活动中,实施伪造公文、证件、印章行为的,应从一重罪处断(2分)。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刑法学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