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文:公元前613年,《春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春秋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历法系统,“十九年七闰”法,比西方早160年;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的《甘石星经》。
1、董仲舒主张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被汉武帝所采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造纸术:西汉初期,就出现了纸。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从4世纪起,外传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传到非洲和欧洲,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发明之一。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
(一)科学技术
1、数学:魏晋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并著有数学专著《缀术》。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哲学思想
1、魏晋玄学
2、道教与佛教
道教的发展:东汉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使之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佛教的盛行: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统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佛教思想,使乱世苦难中的百姓易于接受,也符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3、唯物论思想家范缜:
南朝齐梁间范缜思想家范缜著《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树起了无神论的旗帜,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三)文学和艺术
1、诗歌:七言诗的出现:完成了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建安文学: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蔡文姬的《悲愤诗》;田园诗:陶渊明的《归
园田居》、《桃花源诗》。
2、民歌:南方民歌的代表作《采桑度》;北方民歌的代表作《敕勒歌》、《木兰辞》。
3、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蔡邕是当时著名书法家;曹魏的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分别被人们称为“书圣”与“小圣”。
4、绘画:宗教画兴起,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教画的始祖;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5、雕塑:石窟艺术技艺精湛、气势恢弘,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四、隋唐时期的文化 ★★
(一)科学技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的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制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天文历法的成就:唐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测量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
4、医学的进步:唐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
5、建筑的成熟:建筑技术的代表作长安城;赵州桥。
(二)文学和艺术
1、诗歌:初唐时期的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
2、艺术: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反映了隋唐社会的繁荣景象和宗教的兴盛。绘画:杰出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书法:隋唐之际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颜真卿和柳公权;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乐舞:隋有九部乐,唐为十部乐;名曲有《秦王破阵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
(三)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与特点
原因:
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唐尤其是唐朝的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3、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多民族色彩。
4、对外交往的频繁,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成分。
5、隋唐两代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特点:
1、全面繁荣: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全方面繁荣。
2、兼收并蓄:不仅接受了国内各民族的文化,而且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3、世界领先:印刷术、火药、测量子午线、赵州桥、《唐本草》等。
4、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五代宋(辽、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
(一)科学技术
1、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指南针的使用: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火药的发明:古代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设置专门制造机构。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13世纪元时,火药、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沈括和《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5、元代的历法和天文学家郭守敬: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定《授时历》。
(二)理学
1、理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两宋时期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新发展。
2、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其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理学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三)文学
1、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
2、宋词的繁荣:宋朝杰出词人辈出。豪放派词人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婉约派词人北宋的柳永、两宋之际的李清照。
3、宋诗:南宋的陆游。
4、话本:宋代市民文学的一种新的形式。
5、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六、明清时期的文化 ★★
(一)科学技术:总结性的古典科技巨著涌现:
1、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2、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传统农学成就,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
3、《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巨著。
4、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二)进步的思想家
1、李贽:以“异端”自居,否定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2、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法治”,反对重农抑商,对晚清民主思想兴起有一定影响。
3、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等。
4、王夫之:肯定客观世界是物质构成的唯物思想。
(三)明清小说
1、《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著,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著,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西游记》,明吴承恩著,浪漫主义小说。
4、《红楼梦》,清曹雪芹著、高鹗补著,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讽刺小说。
6、《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短篇小说集。
(四)类书、丛书的编纂
1、《永乐大典》,明成祖时修撰,解缙主持。
2、《古今图书集成》,清代时修撰,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3、《四库全书》,清乾隆时修撰,纪昀主持编纂,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五)西学东渐: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
1、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向明朝皇帝送《坤舆万国全图》、八音琴、自鸣钟,获准在京传教。
2、随后多名传教士来华,还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到了西方,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
(六)明清文化的主要特点:承上启下、承古萌新
1、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科技由发展而停滞;2、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3、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大型图书编纂成就突出,显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5、西学东渐,中外文化交流开始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