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和国际条约。
①宪法在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中,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
②法律这里所说的法律是指狭义上的、作为一种法的渊源的法律。
A、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或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在某一方面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关系的法律,包括关于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B、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又称非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除基本法律调整以外的,关于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关系的法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决议和决定,如果它的内容是规范的,应视为狭义的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一种渊源。
③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
A、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并且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它是我国重要的并且数量很大的一种法的渊源。
B、军事法规。是指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和规定关于国防建设和军事方面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同时,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的决定和命令,也是一种法的渊源。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发布的规范性的决定和命令,也是法的渊源。
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A、地方性法规。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来源:www.examda.com
地方性规章,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和为保证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的遵守和执行,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一种重要渊源。
B、自治法规。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经济特区法规。是指我国经济特区根据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⑤关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律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基本法律
A、关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是指我国根据“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宪法的规定,按照具体情况,规定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在基本法中明确列出,并且规定,全国行法律除列于基本法附件者外,不得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⑥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关于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法律以及军事等方面规定其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议的总称。
(三)政策、判例和习惯
①政策政策是国家或者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执行其路线而制定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A、党的政策。党的政策是党为完成一定历史任务和执行一定路线而制定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B、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执行一定的路线而制订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②判例在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和判例法往往是在一个意义上使用的。它是普通法法系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法的渊源。我国不是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
③习惯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思维倾向、行为模式和社会风尚。只有得到国家认可的习惯才能成为习惯法。
(四)1、法律解释关于法律解释,应该区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立法解释是法的渊源,行政解释是法的渊源,对于司法解释,一般不能认为和不应该认为它是我国一种法的渊源。〖参见课本第369页〗
2、法律学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种正式的法的渊源。〖学过国际法的朋友应该明白〗
3、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如没有变成法律规范,那么它就不是一种法的渊源。
4、宗教规范。宗教规范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是一种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在非政教合一的国家,一般不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是指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进行整理使之形成系统的活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饿系统化的目的在于:
首先,为了便于法律的实施。
第二,为了维护和促进国家法制的统一,建立一个和谐一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来源:www.examda.com
第三,有利于国家的立法活动。
2、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它们是:法律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
①法律清理法律清理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审查、整理,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②法律汇编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编成册的活动,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一种形式。
③法律编纂法律编纂,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所有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和修改,创制 新的规范,修改不适合的规范,废除过时的规范,从而编制成内容和谐一致、体例完整合理的系统化的新法律或者法典。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和国际条约。
①宪法在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中,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
②法律这里所说的法律是指狭义上的、作为一种法的渊源的法律。
A、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或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在某一方面具有根本性和全面性关系的法律,包括关于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B、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又称非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规定和调整除基本法律调整以外的,关于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关系的法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决议和决定,如果它的内容是规范的,应视为狭义的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一种渊源。
③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
A、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并且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它是我国重要的并且数量很大的一种法的渊源。
B、军事法规。是指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和规定关于国防建设和军事方面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同时,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的决定和命令,也是一种法的渊源。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发布的规范性的决定和命令,也是法的渊源。
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A、地方性法规。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来源:www.examda.com
地方性规章,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和为保证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的遵守和执行,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一种重要渊源。
B、自治法规。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经济特区法规。是指我国经济特区根据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⑤关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律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基本法律
A、关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是指我国根据“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宪法的规定,按照具体情况,规定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在基本法中明确列出,并且规定,全国行法律除列于基本法附件者外,不得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⑥国际条约国际条约,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关于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法律以及军事等方面规定其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议的总称。
(三)政策、判例和习惯
①政策政策是国家或者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执行其路线而制定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A、党的政策。党的政策是党为完成一定历史任务和执行一定路线而制定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B、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执行一定的路线而制订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
②判例在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和判例法往往是在一个意义上使用的。它是普通法法系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法的渊源。我国不是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
③习惯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思维倾向、行为模式和社会风尚。只有得到国家认可的习惯才能成为习惯法。
(四)1、法律解释关于法律解释,应该区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立法解释是法的渊源,行政解释是法的渊源,对于司法解释,一般不能认为和不应该认为它是我国一种法的渊源。〖参见课本第369页〗
2、法律学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种正式的法的渊源。〖学过国际法的朋友应该明白〗
3、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如没有变成法律规范,那么它就不是一种法的渊源。
4、宗教规范。宗教规范在政教合一的国家中,是一种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在非政教合一的国家,一般不是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是指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进行整理使之形成系统的活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饿系统化的目的在于:
首先,为了便于法律的实施。
第二,为了维护和促进国家法制的统一,建立一个和谐一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来源:www.examda.com
第三,有利于国家的立法活动。
2、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它们是:法律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
①法律清理法律清理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审查、整理,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②法律汇编法律汇编,又称法规汇编,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编成册的活动,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一种形式。
③法律编纂法律编纂,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所有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和修改,创制 新的规范,修改不适合的规范,废除过时的规范,从而编制成内容和谐一致、体例完整合理的系统化的新法律或者法典。
法律编纂活动,
首先,它是国家立法机关的专门活动。
其次,它要求法律编纂者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高度的立法技术。
第三,法律编纂活动必须是在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和组织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第十三章 法律体系
(一)1、本书所指的法律体系,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组成法律部门,并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即部门法体系。
2、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部门法所指同类法律规范,不包括国际法,它仅指国内法;不包括已经失效的法,它仅指现行答;也不包括将要制定但尚未制定的法律,它仅指已经颁布生效的法律。
部门法或者法律部门具有自己的特征。首先,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其次,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是相异的。第三,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第四,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3、研究法律体系的意义学习和研究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学习和研究法律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法的本质。
其次,学习和研究法律体系可以有助于国家的立法活动。
第三,学习和研究法律体系,可以有助于法学研究,有助于法学教育和法制宣传。
第四,学习和研究法律体系,有助于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法律和法学的经验。:来源:www.examda.com
4、划分部门法的原则划分部门法的原则应该有以下六个:
①合目的性原则
②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③适当平衡原则
④相对稳定原则
⑤重点论原则
⑥辨证发展原则
5、划分部门法的标准具体来说,应该按照如下标准划分法律部门:
第一,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应该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第二,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标准。
(二)1、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或者基本结构如下:
①宪法它还包括处于附属层次的法律,主要是:
A、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
B、选举法和代表法
C、国籍法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E、民族区域自治法
F、公民基本权利法
G、法官法、检察官法
H、其他附属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
②行政法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其中民法类包括:
A、民法通则
B、物权法
C、合同法
D、民事侵权行为法
E、知识产权法
④商法属于商法部门的主要规范性文件有
B、票据法
C、保险法
D、担保法
E、期货交易法
F、海商法
G、破产法
H、贸易法
⑤经济法我国主要的经济法方面的法律有:
A、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的法律。
B、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方针和政策的法律。
C、预算法。
D、审计法、会计法、统计法。
E、农业法。
F、企业法。
G、银行法。
H、市场秩序法。
I、税法。
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
⑦军事法
⑧环境法
⑨刑法
⑩诉讼程序法诉讼法律部门的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有: A、行政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C、刑事诉讼法
D、律师法
E、公证法
F、调解法
G、仲裁法
H、监狱法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归纳起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这是坚持我国法律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保证。
第二,必须以中国国情和宪法为依据,这是我国法律体系科学性和合法性的保证。
第三,必须总结历史,面对现实,放眼未来:
第四,要综合考虑道德、党纪、政纪、社会公约和村民公约以及传统风俗习惯。
第五,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和社会、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以及中国同外国的关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应该是在我国宪法的基础上,整个体系统一完整,各个法律部门齐全协调,法律部门之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