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倒叙是把结局或高潮提前到文章开始处,之后按正常顺序叙述;插叙是在正常叙述的过程中间因某种需要插入片断内容,插入部分结束后恢复原来的叙述。
79.第一人称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优点是亲切自然,能增强内容的真实性、可信性。不足是容易受视点局限,难以对大事件、全过程作全方位、多层面的自如展现。
80.对叙述的要求:
1)条理清晰,线索分明
2)有主有次,详略得当
3)生动引人,富于变化
81.什么是描写:
即描绘、摹写,是对表达对象的特征、状态作具体、形象、生动的描摹、刻画。
82.描写和叙述的区别:
二者既区别又联系。叙述着重对人物、事件较概括的交代、介绍使之清楚明白。描写是对人物、环境作具体描绘、刻画使之形象生动。
叙述是线性、平面的,描写是多彩、立体的。
83.人物描写的分类:
1)肖像描写
2)行动
3)语言
4)心理
84.环境描写的作用:
1)增加真实感
2)渲染气氛,造成特定情境
3)深化主题
85.什么是白描:
不尚修饰,以质朴文字描写对象特征 的方法。
86.描写的要求:
1)真切具体
2)抓住特征
3)目的明确
87.什么是间接抒情:
在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时将这些事物所唤起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使其自然而然的流露
88.间接抒情的方式:
1)叙述式抒情:寄情于对人、事的叙述中。
2)描写式抒情:作者因景物动情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3)议论式抒情:在“议论”中注入感情而抒情。
89.抒情的要求:
1)感情健康 抒发美好情操
2)真挚自然 言必由衷,不虚伪浮夸
3)生动具体 富于个性色彩,切忌套话
90.议论的三要素:
1)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
2)论据:证明、支持论点的事实材料或理论根据
3)论证:又称“论证过程”,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其作用是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91.论证的基本方法:
1)归纳论证:从个别事例中归纳出一个一般性/普遍性的结论
2)演绎论证:从“一般”性结论演绎出一个“个别”论断
3)类比论证/比喻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将相类似的两件事物进行比较(说此而言彼)得出结论,形象性较强
4)对比论证:通过“个别”与“个别”的对立性比较确立结论
5)分析论证/因果论证:通过周密分析事理原因或结果论证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
6)引证论证:用“经典”言论或人们公认的道理、规则及国家法规、条令等证明论点
7)排他论证:先证明与自己观点矛盾的另一个或几个论点错误而证明自己的论点正确,以“破”求“立”,是间接“反证”的方法
8)引申论证:通过对某一结论的合理引申使正确主张发扬,令错误观点暴露。后者又称“归谬法”。
92.如何处理疏密:
1)根据主题的需要
2) 读者
3) 表现人物性格
93.什么是倒勾:
也称“反弹”。在似乎自然随便的行文结尾处猛然产生新的性格体现或情节陡转而使全文顿生深意,令读者品位前面的内容并重新理解与感受
94.对比有哪些:
1)场面对比
2)情节
3)性格
4)景物
95.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往往借助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艺术效果”
96.什么是讽刺:
用讥刺、嘲讽的笔法描写敌对、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从而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97.运用讽刺(幽默)时要注意:
1)根据对象掌握分寸。对敌人,毫不留情;对人民,善意指出。
2)不要把讽刺变成“冷嘲”——貌似讽刺而毫无善意,也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一无可为,就并非讽刺而是“冷嘲”
98.什么是“春秋笔法”
于叙事状物中寓褒贬、别善恶,不做外露评价而让读者潜心意会,从而不得罪当时而传示于后代
99.什么是错位:
打破习以为常的“物理秩序”、“心理秩序”,让人在别开生面中发现久陷其中而混沌不觉、实际上大谬不然的生活内涵。
100.错位的几种形式:
1)时空错位:打破时空秩序而产生新义。又分“原型时空错位”和“幻象时空错位”。
2)人事错位:人与事在现实中一般遵循既定规律发生、发展、体现、存在。将他们颠倒位置、改变身份则能顿时发觉它们哪怕微小的变化,从而对它们有全新的审视、深层的认识。
101.什么是“辐射法”:
又称“橘瓣结构”,以一中心点(一人物、一事件、一重点场面)出发,向外辐射出多条线索,展现多种场面或人事进而全方位反映生活的整体结构类型。
102.“意识流”的艺术手段的特点:
1)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2)“自由联想”
3)时序互相倒置、互相渗透和多层次结构
4)内心独白
103.什么是“生活流”
随着日常生活的流程,移步换形,通过对人物举止言行、感觉心态的依次“记录”,无人为痕迹地完成反映生活、塑造人物的叙事结构。
104.“意识流”与“生活流”的区别:
与“意识流”相比,“生活流”所表现的重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物连贯的外在行为,而不像“意识流”中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波澜。
105.什么是象征:
以独特、完整的形象体系为基础表现或暗示出一种超越这种形象体系的丰富、深邃的美学意境的艺术手段。
106.象征的特征:
1)有独特、完整的形象体系,而不是只有局部、甚至孤立的细节形象
2)表现或暗示出超越这形象体系的深邃、丰富的美学意境。不能只是形象的简单比附、单向譬喻,要有多义性的哲理内涵。简言之,应是具象与抽象的深层融合。
107.什么是“变形”
在艺术中有意识地改变表现对象的性质、形式、色彩等,以夸张的呈现达到使它们具有更大表现力、对人产生审美感染力的一种手段。
108.“怪诞”表现的两种造成方式:
1)通过“夸张变形”造成“怪诞”。极力夸大客观事物的特定品质与形态造成异乎平常的形象体现
2)通过“幻化变形”造成“怪诞”。作者用主观意识将客观世界加以幻化处理而形成“虚幻的真实”
109.什么是“变焦叙述”:
用改变一般叙述中读者与人物距离的方式进行叙述以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
110.变焦叙述的两种类型:
1)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近焦叙述),也称“体验化”原则
2)扩大读者与人物(或作品场景)的距离(远焦叙述),也称“陌生化”原则或“间离法”。
111.远焦叙述的两种方式:
1)“间离法”。是把人们熟悉的经验陌生化,引起人们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经验,通常使用怪诞、夸张、变形、假定性等手法
2)“高视点”。作者使读者处于俯视全局、把握整体的远距离位置对描述对象冷静关照、把握,进而深层全面地体味作品内涵。
112.学习艺术技巧需要注意:
1)学慎始习,取法乎上
2)广取博收,众采百家
3)推陈出新,青出于蓝
4)提高思想,师法自然
113.什么是消息 (第四编 填空多)
消息又称新闻(狭义的)。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导。
114.从内容、形式讲新闻有哪几类:
1)动态新闻: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的报导。
2)综合消息:反映带全局性综合情况、动向、成绩和问题的报导。
3)典型报导:通过对一些具体部门和单位的典型事例、典型经验的报导,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连续报导:因意义重大或新颖奇特而使人们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成为“连续报导”
5)新闻评述:又叫评述性消息,是用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形势报导国内外具普遍影响的事件或具倾向性的现象
115.消息的特点:
1)追求新鲜、及时,讲究简短明快
2)强调真实客观,不忌倾向鲜明
3)以叙事为主,用事实说话
116.消息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117.消息标题的形式和作用:
形式:正题——标题的主干,一般标示出消息的主旨,点明立意。
副题、引题——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对正体进行补充
等
118.什么是导语:
在消息开头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简单生动的语言概述出消息中最有价值、最精彩的事实,揭示出立意。导语是消息的灵魂。
119.导语的类型:(内容概率低)
1)概括是导语
用凝练、明晰的文字,陈述出主要事实,给人肯定、明确的印象
2)要式导语
把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选出放在消息的开头,使读者一开始便能抓住要点
3)设问式导语
把报导中的问题放在最突出的部分以设问形式提出,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好奇
4)描述式导语
在环境气氛的描绘中叙述报导的要点使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120.消息的五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
121.通讯的写作特点:
1)新闻性与形象性的结合
2)丰富的材料与单一的立意相结合
3)多样的体式与多彩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122.通讯的类型:
1)人物通讯
报导各界知名人士和各条战线上先进人物的活动、业绩(的通讯形式)
2)事件通讯
报导现实生活中的动人事迹,从而表现时代精神引起人们的关注
3)风貌通讯
集中写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风物、习俗、民情、社会生活等从而反映生活的节奏、时代的发展
4)政治性通讯
围绕某些带有倾向性的现象或问题夹叙夹议,报导事实的同时发表议论,评述是非得失,催人警觉给人启发
5) 长篇通讯
有些长篇通讯属于专著
123.通讯写作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入生活,在采访中发现典型
2)针对现实,从材料中提炼主题
3)精心构思,调动多种手段写好通讯
124.(填空)诗歌的类型(按体制形式分):
自由诗、格律诗、诗剧(填空)
125.诗歌的艺术特征:
1)高度凝炼、集中地反映生活是诗歌的本质特征
2)浓郁的抒情色彩是诗歌文体的审美特质
3)鲜明的节奏和跳跃性是诗歌文体表现形式的特点
4)形象、洗练、富有韵律的语言是诗歌鲜明的文体特点
126.什么是意象
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内心感受中对外界事物留下的影像。客观现实是意象的来源,主观感受是意象形成的条件。它具有感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又具有内心世界赋予它的复杂性、可变性、一定程度的概括性。
127.什么是灵感
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在某种触发下,使人情绪亢奋,诗兴勃发,创作力得到高度发挥,构思神速,妙语连珠,诗的形象、意境很快被描绘出来。整个创作过程达到新的境界。
128.什么是意境
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趣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得到充分体现,在诗歌中所造成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可以领略和体味的艺术境界
129.怎样理解散文的不同概念:
1)散文的第一种概念是与韵文对称。在我国古代,常把文与诗对称,有韵的文字称为诗,无韵的称为文即散体,统称文章或散文。以先秦为例,除诗经、楚辞外所有典籍,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几乎都是散文。
2)散文的第二种概念是与骈文对称。南北朝时期,骈文体文盛行,它在字句声韵方面有严格的规矩和讲究。中唐以后,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改革形式主义的骈体文,向先秦散体文章学习。
3)散文的第三种概念是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体并称。概念似乎缩小,实际仍然宽泛,它泛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散体文学样式,即现代散文。
130什么是散文
题材内容广泛多样,形式灵活自由的记人、记事、咏物、抒情的短小文章,即抒情散文。
131.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大小不拘
2)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3)能放能收,灵活自由
132.什么是小说
是一种叙事性文体,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情节叙述、环境描写等深入细致地表现社会生活,反映时代风貌。以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真理、启迪读者,感染读者以发挥其社会作用
133.小说的构成要素
1)主题
是整个作品的灵魂,在写作过程中起“总指挥”的作用。作品的艺术构思、人物刻画、情节安排及环境描写自始至终受主题支配
2)人物
是构成作品的主体,主题通过人物形象体现,情节围绕主要人物的活动展开,环境根据人物的需要变换。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人物就没有小说。
3)情节
是构成作品内容的主要材料;又是形成小说结构的主要依托。因此情节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
4)环境描写
是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既为人物性格的形成提供时代背景,造成典型性格的典型环境,又为人物的活动布置具体的场景。离开了具体环境,人物的表现、情节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托会显得突兀而不可理解。
134.小说的艺术特点:
1)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的突出特点
2)通过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
3)通过丰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活动的场所
135.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提供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具体社会条件、时代背景
2)烘托人物心理形态,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3)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以别具一格的风俗画面、自然风光,造成生动的艺术形象,起到其他部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36.小说写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是小说创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是小说的第一个要求
2)艺术地反映生活,是小说创作的第二个原则,典型性,是小说作品的第二要求
3)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是小说写作不容忽视的原则。形象性是对小说的第三个要求
137.小说的几种主要视角
1)全知视角
2)次知视角
3)旁知视角
138.什么是全知视角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这种叙述形式在小说创作的长期使用中不断得到丰富、走向完善,曾产生不少伟大的传世之作。
139.什么是次知视角
以书中主要人物为特定观察者的角度进行叙述。因为“他”或“她”是作品主人公,一切场景的变换、人物的活动、人物关系的处理都在他的眼中、意中。这是仅次于全知的作者的视角所以称为次知视角。
140.杂文的特点:
1)“理新文敏”,反映时代眉目
2)“发愤表志”,及时匡王时弊
3)“义明辞净”,结构精巧紧凑
4)“麟凤其采”,文笔生动泼辣
141.杂文写作从哪几方面入手:
1)热爱生活,敏锐地捕捉具有新意的话题
2)寓理于事,使形象与议论完美的结合
3)出奇制胜,使用灵活多变的章法与技法
4)亦庄亦谐,显示出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142.写好文学评论的准备:
1)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理论造诣
2)有感受生活、感受作品的条件
3)掌握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4)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辞章修养
143.写好文学评论的正确态度
1)实事求是,从作家作品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
2)以先进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坚持评价作品的客观标准
3)尊重作者的劳动和创作,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4)好的文学评论对广大读者来说应是高明的导游和指南
144.写好文学评论的方法:
1)从艺术形象的分析出发,把握作品的整体内涵
2)从作品的结构特点入手,研究和探讨作者艺术构思的轨迹及其在艺术上的创新
3)以作家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为依据,研究和分析作家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4)在比较中突出作品的贡献和地位
145.什么是学术论文、学位论文:
学术论文是表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又称科学论文
高等学校,为取得某级学位而进行科学研究所撰写的学术论文称为学位论文。如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学士论文
146.学术论文的特点
1)要具有科学性
2)要具有创见性
3)要具有实践性
147.学术论文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论文的内容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自然科学论文,是对科研命题进行系统、多方面实验后,从大量数据、结果中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的正确结论作为立论的依据。
社会科学论文是对历史现象、哲学命题、文艺法则、经济规律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形成的正确认识、提出的新看法新理论。
学术论文绝不能捕风捉影、主观臆断,不能想当然
148.学术论文的体式包括什么
标题、署名、目录、摘要、征文、谢辞、完稿日期、参考文献
149.学术论文选题要注意什么:
1)选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要选择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课题作为题目
3)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4)选择有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的课题作为题目
150.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1)目标、任务或具体指标
2)方法、措施、步骤
3)时间安排和进度
4)实施计划的种种条件
151.根据计划内容、特点,计划分类为:
根据计划的内容和特点分类,可分为
1) 规划,属于全局性的长远设想,包括发展方向、规模、远景等,一般是比较宏伟、体现对某项事业的理想
2) 计划,对任务和时间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是关于某项具体工作的安排
3) 设想,是对某项工作尚未确定的初步考虑
4) 方案,较计划更为具体
152.计划的写作应注意:
1)制定计划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有政策依据,沟通信息,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对任务、措施、要求、方法等都要规定得明确具体、便于执行和检查
3)要留有余地,在执行中不断根据变化的实际修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计划是否符合实际必须在实践中检验
4)个人的学习计划、工作计划,因涉及范围较小,所以从制订到写作都要更灵活自由
153.什么是总结:
在一项工作、一种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全部结束后通过对工作进程的回顾和检查,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这种以概括认识写成的书面材料就是总结。
154.总结的基本内容:
1)基本情况
2)工作任务和工作方针
3)工作进程及主要成绩、收获
4)主要经验、教训
5)改进意见
155.总结报告的写作要求
1)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说话要有根有据
2)深入了解情况,掌握丰富感性材料
3)多以第一人称方式写,有叙述说明、分析议论,可以夹叙夹议,应文情并茂
4)总结报告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不宜拖沓,结构形式应保证眉清目楚、条理分明
156.调查报告的作用
1)如实地将社会调查的基本情况,准确系统地反映出来,提供数据和材料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和从事理论研究的资料
2)及时提供典型经验、典型事例作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现实依据,发挥榜样作用推动工作开展
3)通过调查资料及时反映社会生活及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引起有关方面和群众的关注
4)为报刊提供新闻材料
157.专题调查报告的类型
1)研究型调查报告
2)总结型……
3)探讨型……
4)揭露型……
158.调查报告的写作特点
1)以事喻理,重在说明
2)材料翔实刻意求真
3)形式多样适应性强
159. 调查报告整理材料分为哪三步
1)在原始材料的占有和积累过程中及时进行归纳、进行科学处理
2)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和选择并列出提纲
3)使用前认真核对
160.调查报告的结构
1)前言
一般包括三点内容:
1〉 说明调查研究的缘起和目的——调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 说明调查的对象、范围
3〉 说明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等
2)正文
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调查研究得到的全部观点和材料都通过这一部分组织起来,正文部分的结构方法有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两种形式
3)结语
这部分文字可长可短,内容有时是对前文的概括归纳,有时是交待报告中未能解决而又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有时提出继续调查的希望和建议。
补充:
1.P59 选择材料还需遵循:
1)选择典型材料
2)选择真实材料
3)选择新颖材料
2.P87 文眼
是我国传统、独有的文章写作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3.P88 “凤头” 2005年 填空
古人讲文章开头要像(“凤头”)。指新颖漂亮有气势。
4.P140 69.
5.P196 2005?2004年考
6.P199 2005年考 什么是复调小说
7.P210 散点透视
8.P231 审丑 逆向审美
9.P240 抽象化
10.P314 诗歌中的通感
11.P379 2005年填空
12.P442 2005年考 什么是调查报告
注意黑体字及其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