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多选题练习

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多选题练习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8

多  选
1.1、MZD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2、解放战争时期,MZD思想的继续发展的突出表现是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提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等一套战略策略、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3、中国GCD人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1.4、MZD认为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革命的“主要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6、MZD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给予被领导者一定的政治教育。
1.7、关于新文化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给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的传人敞开了大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8、MZD思想是一个体系,它具有鲜明的特点是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
1.9、***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几个历史伟人,他们是孙中山、MZD、邓小平。
1.10、中国GCD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1.11、关于MZD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以MZD为主要代表的中国GCD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GCD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1.12、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MZD所论述的观点是: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确立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文化方针。
1.13、MZD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主要的著作有:《反对自由主义》、《中国GCD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
1.14、MZD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有关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1.15、MZD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集中体现在以下著作中:《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
2.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3、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单一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2.4、***在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5、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这些条件是: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6、关于辛亥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缔造了中华民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的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无法稳定下来。
2.7、关于五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GCD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开创了“科学、民主、进步、爱国”的“五四精神”。
2.8、MZD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
2.9、关于中共二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的对象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表明中国GCD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2.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源于:官僚、地主、商人、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
2.11、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2.12、中国的无产阶级的“特殊的优点”在于: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人数虽少,但比较集中。
2.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农民、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14、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2.15、MZD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1、国民革命时期,党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其主要表现在:参与1924年黄埔军校的军事建设,派出周思来等重要干部到军校工作;选派几批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在战争中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领导和组织了一批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
3.2、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3.3、在讨论秋收暴动时,MZD指出,秋收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4、MZD对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形式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是:着重武装斗争,也要重视其他形式的斗争,但其他形式的斗争必须围绕着武装斗争;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必须相互配合,否则,武装斗争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同时不放弃和忽视城市工作的开展。
3.5、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其原因在于: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不同时期的人民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主要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3.6、MZD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3.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GCD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3.8、MZD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批评了“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提出了一条红色政权巩固和扩大的路线;强调了坚持农村根据地斗争的意义。
3.9、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再升华、形成了严整而完善的理论形态的MZD著作主要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GCD》;《<GCD人>发刊词》。
3.10、MZD在《<GCD人>发刊词》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基本武器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3.11、MZD在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授课时,从下述哪几个方面阐明了农民问题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人口;生产;革命力量;战争关系;革命目的。
3.12、《井冈山土地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容易侵犯中农的利益;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
3.13、在1947年底党的十二月会议上,MZD强调指出土改中的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必须满足贫雇农要求;必须坚定地团结中农,不损害中农的利益。
3.14、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并实现党指挥枪,必须做到:保证党在思想上的领导;保证党在政治上的领导;保证党在组织上的领导。
3.15、人民军队的任务主要有:打仗;做群众工作;开展生产建设。
3.16、MZD提出的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官兵一致的原则;军民一致的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3.17、MZD特别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因为:民众是战争人力的资源;民众是战争物力和财力的源泉;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战争的精神力量,能够在战争的实践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民众参加到战争中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战争的整体威力。
3.18、MZD把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具体化为以下作战方针: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
3.19、下述有关MZD的战略进攻思想,叙述正确的是:战略进攻既包括全面性进攻,也包括在—定方向和地区实施的进攻;战略进攻是消灭敌人和夺取和收复领土的主要手段;战略进攻是敌取守势我取攻势时的战略形势和战略方针;人民军队的战略进攻是从战略防御发展而来的;战略进攻是战争中最富决战性质的行动,它的成败对战争的结局影响极大。
3.2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主要的斗争形势是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取农村,后占城市。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多选题练习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