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6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 ) A.社会事实 B.社会 C.社会行为 D.社会关系 3.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 A.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研究者的兴趣 4.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 A.社会“是什么” B.社会“为什么” C.社会“将会怎样” D.社会“应该怎样” 5.在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中,研究者介入、接触和影响研究对象程度最深的是 ( ) A.问卷调查 B.社会实验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6.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情缘关系 7.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强到弱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习俗→道德→法律 B.习俗→法律→道德 C.法律→道德→习俗 D.道德→习俗→法律 8.不属于茶文化集丛的是( ) A.茶叶 B.做茶杯的陶土 C.沏茶方法 D.茶道 9.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A.G•H•米德 B.伊恩•罗伯特 C.E•弗罗姆 D.E•埃里克森 10.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 ) A.直接模仿 B.反模仿 C.角色扮演 D.知识积累 11.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前台和后台 B.面具或道具 C.观众和表演者 D.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3.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 ( ) A.交换 B.合作 C.竞争 D.冲突 14.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为(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断代家庭 15.属于社会公众利益群体的是( ) A.行业性或商业性集团 B.妇联 C.学生会 D.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6.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 B.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C.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D.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7.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 ) A.“生物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会说话的工具” 18.非政府组织又称为( ) A.公共部门 B.第三部门 C.私人部门 D.私有部门 19.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一般统称为( ) A.市场失灵 B.公共权力缺位 C.公共权力错位 D.政府失灵 20.社会制度的核心是( ) A.价值标准 B.规范体系 C.物质设备 D.组织 21.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是( ) A.价值要素和组织要素 B.价值要素和规范要素 C.规范要素和组织要素 D.规范要素和设备要素 22.最早提出社区概念并作了经典阐述的社会学家是( ) A.滕尼斯 B.帕克 C.伯杰斯 D.沃伦 23.把文化价值要素引入理论模式中,考察文化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作用的区位学理论是( ) A.扇形理论 B.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 C.新正统区位学理论 D.多核心理论 24.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帕累托 B.邓肯 C.达伦多夫 D.伦斯基 25.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称为( ) A.社会分层 B.阶层 C.阶级 D.等级 2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是( )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军人 2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 )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宗教控制 28.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侧重于从社会结构角度解释社会问题的理论是( ) A.社会病理学 B.社会解组理论 C.价值冲突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 29.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30.“后工业社会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 A.帕森斯 B.托夫勒 C.奈斯比特 D.贝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历史法 E.调查法 32.法律的社会功能包括( ) A.奖励功能 B.惩罚功能 C.威慑功能 D.感化功能 E.教育功能 33.属于本源制度的有(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教育科学制度 D.婚姻家庭制度 E.思想文化制度 34.根据表现方式来看,偏差行为可分为( ) A.偏差行动 B.偏差习惯 C.偏差心理 D.偏差文化 E.偏差感觉 35.属于社会互动的有( ) A.向朋友点头微笑 B.向老师提问题 C.向地上泼水 D.在电话里和人聊天 E.在商店里购物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社会结构 37.社会化 38.科层制 39.赞助式流动 40.社会解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怎样理解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42.简述社会网络的特征。 43.我国经济生活领域的既得利益集团有哪些特征? 44.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45.简述社会变迁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 47.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偏差行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