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自考公共课马政经第二章考试重点解析

自考公共课马政经第二章考试重点解析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6
 重点解析: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本章内容
  1.商品与商品经济
  2.货币
  3.价值规律
  4.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考情分析
  每年都是命题的重点,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都曾出现。
  2.1商品与商品经济
  1. 商品:
  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经济:
  内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
  产生和存在的两个条件:
  一般基础和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
  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具体劳动
  价值 ——社会属性——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1)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统一于商品体之中。
  (2)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是通过商品交换解决的。
  4.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在时空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 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2) 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3) 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5.商品的价值量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6.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表现 : (1) 商品全部销售不出去 (2) 商品部分销售不出去
  原因
  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2货币
  7.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
  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
  等价形式的特点
  (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自考公共课马政经第二章考试重点解析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