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7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2007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5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 试卷

(考试时间:4月21日上午8:30-11:00)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共4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9页,共5页。应考者必须在试卷上直接答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 )

  A.天命无常  B.致天之罚  C.以德配天   D.天下大同

  2.西周宗法等级制完备的核心是( )

  A.嫡长继承制 B.世卿世禄制  C.分封制   D.君权神授制

  3.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当时反对最为激烈的是( )

  A.韩非    B.邓析    C.公孙侨    D.叔向

  4.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是( )

  A.法      B.仁     C.政     D.德

  5.墨家创始人的法律思想部分来源于( )

  A.阴阳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6.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是(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纵横家

  7.法家将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概括为( )

  A.法     B.术      C.势      D.道

  8.东汉第一个对谶纬神学从理论上系统地加以清算和批判的思想家是( )

  A.仲长统   B.刘秀     C.王充     D.董仲舒

  9.在唐代,集中批判了“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理论的思想家是( )

  A.韩愈    B.白居易   C.魏征    D.柳宗元

  10.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有治人,无治法       B.无为而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德礼政刑

  11.在丘濬看来,“明刑弼教”是刑罚的( )

  A.一般价值  B.普通价值  C.特殊价值  D.根本价值

  12.“圣王杀以止杀,刑期无刑,不闻纵释有罪以为仁也”,认为宽容犯罪是( )

  A.王者之政  B.圣王之仁  C.姑息之爱  D.明刑弼教

  13.元朝初年的立法指导原则主要是耶律楚材起草的( )

  A.《大扎撒》和《便宜一十八事》 B.《陈时务十策》和《大扎撒》

  C.《元史刑法志》和《大扎撒》  D.《便宜一十八事》和《陈时务十策》

  14.黄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主张的核心是( )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 B.学校议政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本
15.提出“君臣共理天下”的宋代思想家是( )

  A.王安石   B.鲍敬言   C.范仲淹    D.司马光

  16.提出“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张居正

  17.近代思想家中,曾对幕僚专擅司法权力的现象作了深刻揭露和批评的是( )

  A.林则徐   B.龚自珍   C.曾国藩    D.洪仁玕

  18.“天下为天下之天下”的主张出自( )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曾国藩    D.魏源

  19.太平天国时期,最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原道救世歌》

  C.《资政新篇》         D.《十款天条》

  20.在张之洞看来,经术中之“最著者”是( )

  A.尊尊、亲亲         B.亲亲之义、男女之别

  C.尊尊、亲亲、男女有别    D.刑罚平,结民心

  21.“戊戌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求强求富  B.改革旧律  C.共和革命  D.救亡图存

  22.“议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若手足,司法者譬若耳目”的说法直接体现的法律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B.民主政治  C.君主立宪  D.变法维新

  23.曾国藩从维护纲常名教立场出发,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结合点是( )

  A.忠信笃敬  B.严刑重法  C.修齐治平  D.一秉于礼

  24.《大同书》提出致刑措、达大同的最根本方法在于( )

  A.去九界   B.开国会    C.设议院   D.行立宪

  25.在梁启超的观点中,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 )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同  C.部分不同   D.部分相同

  26.在建立君主立宪、实行三权分立的问题上,康有为着重探讨的问题是建立( )

  A.代议机构  B.司法机构  C.行政机构   D.宪法机构

  27.清末法律改革中,针对《大清新刑律草案》展开激烈论争的两派是( )

  A.改良派与礼教派       B.革命派与礼教派

  C.礼教派与法理派       D.洋务派与法理派

  28.清末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是( )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张之洞   D.沈家本

  29.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两大问题是( )

  A.土地和人力 B.资本和土地 C.人力和物力  D.资本和物力

  30.章太炎为了阐述对代议制的否定意见,撰写的文章是( )

  A.《革命之道德》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代议然否论》        D.《与马良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礼治”是维护宗法等级制的工具,其基本原则有( )

  A.男女有别          B.亲亲

  C.长长            D.友友

  E.尊尊

  32.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包括( )

  A.义             B.信

  C.耻             D.廉

  E.礼

  33.东汉王充系统批判的学说是( )

  A.天刑论           B.文武张设

  C.礼法兼用          D.天生圣人

  E.帝王受命

  34.金世宗慎刑思想的内容包括( )

  A.断案当“以情求之”,不以刑讯为然

  B.提高审判效率,勿使滞留

  C.确立君主最高权威

  D.强调宗室与外戚的区别

  E.根据犯罪具体情节,区别对待

  35.清末法律改革过程中,沈家本撰写的文章有( )

  A.《陈修订大旨折》       B.《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

  C.《答戴尚书书》        D.《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之区别》

  E.《法学盛衰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令顺民心

  37.兴功禁暴

  38.律学

  39.太平之世不立刑

  40.“三权之体皆筦于君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神权法思想在夏、商、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

  42.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

  43.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论《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45.试述沈家本的资产阶级法治主张及其意义。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7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