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7年4月全国自考《国际法》试题

2007年4月全国自考《国际法》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5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法 试卷

(考试时间:4月15日下午2:00—4:30)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共4页。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5页至9页,共5页。应考者必须在试卷上直接答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各国在群岛国指定的群岛海道享有( )

  A.无害通过权         B.通过权

  C.自由航行权         D.自由飞越权

  2.国际法制定的方式是( )

  A.联合国大会决议       B.国家间协议

  C.国际法委员会决议      D.国际法协会决议

  3.在17、18世纪的国际法效力根据的研究中,被称为“折衷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 )

  A.瓦特尔           B.真提利斯

  C.格老秀斯          D.普芬道夫

  4.国际法的编纂始于(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5.联合国负责国际法编纂的主要机关是( )

  A.大会            B.政治与安全委员会

  C.法律委员会         D.国际法委员会

  6.第一个维护国际航空安全的公约(简称)是( )

  A.1944年《芝加哥公约》    B.1963年《东京公约》

  C.1970年《海牙公约》     D.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7.根据《外层空间条约》的规定,国家不得在外层空间和天体上进行的活动之一是( )

  A.探索和观察         B.测量

  C.建立军事基地        D.科学研究

  8.任何国家发现别国遇难的宇航员,除给予可能的援助和送还发射国外,还应通知的有关机构是( )

  A.联合国秘书长        B.联合国大会

  C.外层空间委员会       D.经社理事会

  9.比较系统的国际环境法形成于( )

  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之后

  B.1951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订立之后

  C.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订立之后

  D.1982年联大通过《世界自然宪章》之后

  10.一国根据协议,派往他国某城市或地区执行公务的常驻官员称( )

  A.外交官           B.武官

  C.领事            D.参赞

  11.根据《联合国宪章》,1946年成立的人权机构是( )

  A.联合国难民署        B.人权委员会

  C.人权事务委员会       D.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

  12.国家对其国际不当行为承担国际责任的形式之一是( )

  A.援助受害国         B.重建和平

  C.承担罚款          D.恢复原状

  13.受害国针对加害国实施的国际不当行为采取的措施称( )

  A.对抗措施          B.紧急措施

  C.限制措施          D.同意措施

  14.参加国际组织的全部活动并承受全部权利和义务的会员是( )

  A.准会员           B.完全会员

  C.观察员           D.联系会员

  15.《联合国宪章》的生效日期是( )

  A.1945年4月25日      B.1945年6月25日

  C.1945年8月26日      D.1945年10月24日

  16.现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有( )

  A.中印英美法         B.中德英美法

  C.中俄英美法         D.中古英美法 

  17.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大会由( )

  A.纳入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B.原始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C.联系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D.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

  18.确定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国际文件是( )

  A.《联合国宪章》        B.《国际法原则宣言》

  C.《加强国际安全宣言》     D.《曼谷宣言》

  19.在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主要职责的机关是( )

  A.联合国大会         B.国际法院

  C.联合国秘书长        D.安全理事会

  20.与联合国建立法律联系的国际组织称( )

  A.非政府组织         B.专门性国际组织

  C.联合国专门机构       D.政府间国际组织

  21.以下属于集体人权的是( )

  A.发展权利          B.生存权利

  C.经济及社会权利       D.政治权利

  22.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是( )

  A.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战争与和平法》

  B.1643—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里亚公会

  C.1609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海洋自由论》

  D.1789年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

  23.国际法院的正式法官是( )

  A.9名            B.11名

  C.13名            D.15名

  24.第一个宣布战争为非法的国际文件是( )

  A.1907年《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B.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

  C.1928年《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D.1945年《联合国宪章》

  25.在战争中,交战者可以使用的国际法不禁止的办法是( )

  A.使用中立国的标志      B.不分皂白的手段

  C.诈术            D.极度残酷的武器

  26.在战争中落入敌国权力之下的合法交战人员称为( )

  A.不受保护的人        B.战俘

  C.中立的人          D.平民

  27.在战争时期,非交战国不参加战争的任何一方,保持不偏不倚的地位,此地位即为( )

  A.永久中立          B.非军事化

  C.战时中立          D.中立化

  28.交战国停止敌对行动的方式之一是( )

  A.缔结和平条约        B.单方宣布结束战争

  C.联合声明结束战争      D.双方协议停战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国际罪行之一是( )

  A.劫持人质罪         B.灭种罪

  C.劫持飞机罪         D.破坏和平罪

  30.现代国际法惩治战争犯罪的原则之一是( )

  A.不适用法庭时效       B.政治犯罪不引渡

  C.国家元首不负刑事责任    D.年龄已高或伤病者不负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缔约国主张条约无效的理由有( )

  A.条约内容与强行法冲突     B.一国被强迫缔结的条约

  C.条约执行完毕         D.条约被后约取代

  E.退约

  32.国家航空器有( )

  A.军用航空器         B.属于国家所有的从事商业运输的航空器

  C.用于警察部门的航空器    D.用于国际航班飞行的航空器

  E.用于海关的航空器 

  

33.国内外交机关有( )

  A.政府            B.国家元首

  C.外交部           D.外交团

  E.特别使团

  34.被称为人权法宪章的条约有( )

  A.《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B.《防止和惩治灭种罪公约》

  C.《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

  D.《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

  E.《妇女政治权利公约》

  35.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包括( )

  A.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行为

  B.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实体的行为

  C.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

  D.个人对外国人的犯罪行为

  E.导致新国家成立的叛乱团体的行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条约的保留

  37.外交团

  38.自决权

  39.国际法基本原则

  40.战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本题7分)简述公海自由的内容。

  42.(本题7分)简述国家管辖权。

  43.(本题8分)简述国家处理难民入境、居留和出境的限制。

  44.(本题8分)简述国际法院的“任择强制管辖”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45.试述国家领土主权。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7年4月全国自考《国际法》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