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05年10月全国自考“农村社会学”试题

2005年10月全国自考“农村社会学”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5
课程代码:002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 
A.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     B.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 
C.英国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孔德     D.法国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塞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是毛泽东同志(   ) 
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作品     B.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 
C.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作品 
3.1908年,美国政府成立的农村生活委员会是(   ) 
A.主持美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机构     B.负责美国农村救济工作的机构 
C.主持美国农村家庭主妇培训的机构     D.负责美国农村儿童福利的机构 
4.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存在于(   ) 
A.畜牧业部门     B.第二产业部门 
C.种植业部门     D.第三产业部门 
5.农村社会的主体是(   ) 
A.农业经济     B.农村人口 
C.农村土地     D.乡镇企业 
6.文化特质是指具有(   ) 
A.积极意义的最小文化丛     B.消极意义的最小文化模式 
C.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文化单位     D.独立文化意义的最小文化圈 
7.我国农村现阶段的主要家庭类型有(   ) 
A.核心家庭、血缘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血缘家庭、主干家庭、残缺家庭 
C.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残缺家庭 
D.血缘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残缺家庭 
8.亲子关系是指(   ) 
A.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父母与子女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C.父母与子女及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D.祖父母与孙子女的关系 
9.种植、养殖、采掘、加工等生产组织属于(   ) 
A.政治组织     B.文化组织 
C.经济组织     D.科研组织 
10.20世纪30年代前期,提出当时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是愚、贫、弱、私的著名学者为(   ) 
A.梁漱溟     B.杨开道 
C.晏阳初     D.费孝通 
11.在下列组织中,属于文化科技组织的是(   ) 
A.供销社     B.信用社 
C.共青团     D.学校 
12.空间距离是影响人际关系的(   ) 
A.社会因素     B.文化因素 
C.心理因素     D.自然因素 
13.农村城市化是(   ) 
A.各个国家城乡发展的共同规律     B.资本主义国家城乡发展的特殊规律 
C.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的特殊规律     D.社会主义国家城乡发展的特殊规律 
14.目前,总的来看,我国农村正处在(   ) 
A.传统农村社区阶段     
B.现代化农村社区阶段 
C.从传统农村向现代化农村的过渡阶段     
D.从人类的蒙昧时期开始进入文明时期的阶段 
15.社会学上把一个人一生中的社会位置的变化称为(   ) 
A.代际流动     B.垂直流动 
C.结构性流动     D.代内流动 
16.农村社会存在不同的阶层是(   ) 
A.传统农村社会特有的现象     B.封建农村社会特有的现象 
C.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共有的现象     D.与阶级社会共始终的现象 
17.我国传统农民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为(   ) 
A.宗法性、乡土性、保守性、民主性     B.宗法性、乡土性、经验性、民主性 
C.宗法性、乡土性、保守性、经验性     D.宗法性、保守性、经验性、民主性 
18.社会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的(   ) 
A.生活条件的全部要素的总和     B.生活条件的全部特征的总和 
C.生活环境的全部特征的总和     D.生活活动的全部特征的总和 
19.绝对贫困最主要的表现为(   ) 
A.收入相对较少     B.住房条件较差 
C.食物缺乏保障     D.受教育机会缺乏 
20.社会通过一定的控制机构实施的有组织的社会控制是(   ) 
A.非正式控制     B.正式控制 
C.内在控制     D.自我控制 
21.在社会学上,把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思想全面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称为(   ) 
A.城乡一体化     B.农业现代化 
C.农村社会现代化     D.农村服务社会化 
22.从调查总体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是(   ) 
A.普遍调查     B.个案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3.1948年,费孝通先生出版的农村社会学著作有(     ) 
A.《中国农民的生活》     B.《乡土中国》 
C.《乡土重建》     D.《江村经济》 
E.《禄村农田》 
24.人口的自然属性表现为(     ) 
A.人口的民族构成     B.人口的性别构成 
C.人口的新陈代谢     D.人种的区分 
E.人口的文化构成 
25.联合家庭包括(     ) 
A.父母和几个已婚子女组成的多代多偶家庭 
B.一对夫妻与父母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C.同胞兄弟结婚后不分家的同代多偶家庭 
D.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E.父母双亡的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6.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关于农村调查的文章有(     ) 
A.《才溪乡调查》     B.《米脂县杨家沟调查》 
C.《绥德、米脂土地问题的初步研究》     D.《〈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E.《关于农村调查》 
27.按照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来划分,可以把我国的农村划分为(     ) 
A.散村     B.农业村 
C.牧业村     D.渔村 
E.集村 
28.根据文化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     ) 
A.民俗文化     B.亚文化 
C.反文化     D.社区文化 
E.主流文化 
29.20世纪30年代前期,梁漱溟认为,中国农村社会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 
A.传统文化的失调     B.固有礼教的衰退 
C.地权的高度集中     D.法制礼俗的否定 
E.农民的反抗运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0.农村社会学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_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世纪初的美国。 
31.劳动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2.人口的民族构成是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属性的一种表现。 
33.农村社会群体是介于农村__________________与农村社会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人群结合体。 
34.社会变迁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35.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层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6.按照二分法,可以将文化分成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和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两大类。 
37.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用__________________系数来综合评价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 
38.社会控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9.社会化 
40.家庭 
41.农村社会组织 
42.主文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3.简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特点。 
44.简述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45.简述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的关系。 
46.简述农村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联系实际论述社会调查的访谈法的优缺点。 
48.联系实际阐述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客观必然性。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5年10月全国自考“农村社会学”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