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美育基础”试题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美育基础”试题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25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是______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
A.梁启超  B.鲁迅
C.蔡元培  D.王国维
2.心理学(特别是审美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     )
A.基础  B.科学依据
C.具体运用  D.归宿
3.德国美学家康德将人的心理分为三个方面,即(     )
A.真、善、美  B.感性、理性、知性
C.知、情、意  D.理、事、情
4.青色、蓝色被人们称为(     )
A.冷色  B.静色
C.哀色  D.暖色
5.美育的显著特点是(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自由性  D.寓教于乐
6.追求善体现在人的(     )
A.宗教活动中  B.道德活动中
C.生产活动中  D.审美活动中
7.寓教于乐的著名论点是______中提出来的。(     )
A.席勒在《美育书简》 B.奥古斯丁在《忏悔录》
C.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D.贺拉斯在《诗艺》
8.美育学产生于(     )
A.古代  B.中世纪
C.现代  D.近代
9.正因为审美愉悦有其生理基础,才使之具有了(     )
A.差异性  B.共同性
C.相对性  D.可感性
10.文明与自由之间(     )
A.呈正比例关系  B.呈反比例关系
C.互不相关  D.相互敌对
11.在家庭美育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家庭的经济条件  B.父母的文化修养
C.儿童的智力水平  D.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12.______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
A.黑格尔  B.席勒
C.马克思  D.歌德
13.美育的媒介是指(     )
A.传播艺术品的媒体  B.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C.联系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中介 D.美育的设施和机构
14._____是以形状来表达某种象征意义的艺术。(     )
A.雕塑  B.绘画
C.时装表演  D.建筑
15.通感是指人的感觉的(     )
A.分离现象  B.整合现象
C.挪移现象  D.变异现象
16.技术功能美的核心是(     )
A.物我合一  B.物我两忘
C.物为我用  D.我为物用
17.“环肥燕瘦”说明了审美观的(     )
A.时代性  B.民族性
C.个体性  D.社会性
18.______最突出地体现了审美直觉感受力的创造性。(     )
A.审美知觉力  B.审美想像力
C.审美领悟力  D.审美态度
19.只是到了______,少儿才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美感。(     )
A.学龄期  B.学龄晚期
C.学前晚期  D.少年期
20.学校美育的形成以_______为主。(     )
A.课堂教学的美育  B.课外活动的美育 
C.校园美化  D.教师审美素养
21.教师形象美包括仪表美、教态美和(     )
A.人格美  B.语言美
C.生活审美化  D.服饰美
22.提出“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的是(     )
A.徐特立  B.鲁迅
C.蔡元培  D.梁启超
23.______指出:“会听并且能理解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舍此,便不能想像有完善的教育。”(     )
A.别林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席勒  D.贝多芬
24.创造力是一种合力,它的核心因素是(     )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想像
C.灵感  D.直觉
25.______在美育和德育之间架起桥梁,使二者相通。(     )
A.审美活动  B.教育活动
C.想像活动  D.情感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在席勒看来,人要实现“人格的完整”,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       )
A.自然(感性)状态阶段 B.审美状态阶段 
C.游戏冲动阶段  D.理性状态阶段
E.道德判断阶段
27.柏拉图主张人在7岁前的教育主要是(       )
A.音乐的教育  B.儿童游戏的教育
C.儿歌和摇篮曲的教育 D.数字的教育
E.形象的教育
28.审美趣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
A.具有感性品格  B.具有精神属性
C.具有理智品格  D.是一种判断的能力
E.含有生命活力
29.荀子把美育的功能看作是(       )
A.“美人”  B.“美物” 
C.“美政”  D.“美俗”
E.“美事”
30.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是(       )
A.相通的  B.互不相关的
C.完全一致的  D.可以相互取代的
E.有区别的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包括(       )
A.生理需要  B.道德需要
C.感情需要  D.认知需要
E.审美需要
32.教师运用______展现其教学美素养。(       )
A.课程审美化技能  B.语言审美化技能
C.艺术表现技能  D.教态美
E.艺术批评技能
33.小学美育对低年级学生,要着重______的培养。(       )
A.想像能力  B.情感体验能力
C.观察能力  D.审美创造力
E.感知能力
34.杰出的艺术品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们会(       )
A.超出国界  B.超出民族
C.超出时代  D.穿越时空
E.成为永恒的美
35.审美感兴能力概括来说主要包括(       )
A.审美态度  B.审美直觉感受能力
C.审美想像能力  D.审美趣味
E.审美知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感性
37.“世俗化”
38.生态美育
39.生活审美化
40.少儿审美发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美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42.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能起什么作用?
43.简述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
44.简述小学美育的实施途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概述美育的任务。
46.试论提高教师审美素养的重要意义。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美育基础”试题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