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完成近代化向现代化的过渡

中国完成近代化向现代化的过渡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13
2008考研历史学复习攻略 之 中国完成近代化向现代化的过渡(1949年—1978年)
 
一、冷战时期的世界
1、经济方面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同时进行社会改革,因而经济飞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社会主义苏联快速恢复,但改革陷入困境;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
2、政治方面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建立了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组织。从50年代中期起,一方面美苏争霸,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兴起并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3、思想方面: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反传统主义思想潮流并起
4、世界一体化进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随着日本和西欧经济的复兴,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并影响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外国势力的影响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2、中苏关系由密切转变为敌对
三、中共领导下的现代化进程:从照搬苏联模式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照搬苏联模式阶段(1949-195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建立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建国初期,我国肃清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和平解放西藏,解放了除台湾和部分岛屿以外的国土。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2)经济的恢复与三大改造: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并取得初步发展。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此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以及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随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政治上,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经济上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4)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已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阶段(1956-1978)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1、政治方面:
(1)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开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中国八大的召开:确立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阶级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都是必要的,但是扩大化就出现了问题
(5)庐山会议与“反右倾”斗争:是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和“反右倾”斗争,是建国后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6)文化大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误入企图,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
2、经济方面:
(1)论十大关系: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问题
(2)中国共产党八大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4)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国民经济的继续调整与进一步探索:1956-1966十年经济建设成就
(6)文革中:周恩来、对小平对经济建设的恢复与建设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中国完成近代化向现代化的过渡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4-2010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