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4】(2007年第6题)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争夺的是
[A]形成级差地租Ⅰ的超额利润[B]形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
[C]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D]形成垄断地位的超额利润
【答案】B
【解析】绝对地租是耕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自然条件较好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必须缴纳的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是某些地块具有特殊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稀少性,因而能产生某些稀有名贵的产品,可以以垄断价格出售。不论绝对地租还是级差地租Ⅰ、垄断地租,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在签订土地租约之初就会有明确约定,二者之间不会存在长期的争夺。而对形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而言,是农业资本家追加投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级差地租Ⅱ如何缴纳、缴纳的比例,往往取决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二、考纲变化和命题趋势
本章增加了一个知识点,即“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是,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资本量在不断地增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同时,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扩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造成了相对过剩人口,无产阶级遭受的劳动折磨及其贫困状况愈加严重。
本章是选择题命制较为集中的章节,主要命题角度包括:一是资本流通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二是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三是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四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五是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六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八是生产集中、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其中,第一个、第七个、第八个角度考查可能性最大。
三、强化习题
(一)资本流通总公式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B]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A]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B]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C]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D]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3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价值中()
[A]C+V+M都是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B]C+V是由旧价值转移过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是由旧价值转移过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4分析资本流通公式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在于()
[A]G-W阶段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C]G-W阶段所购买到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中所购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B]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B]工人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C]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支配[D]资本家首先要购买生产资料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转移了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
[C]生产出剩余价值
[D]增殖了预付资本的价值
3通过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可以看出()
[A]资本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货币是在价值增殖运动中转化为资本的
[D]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4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D]流通的媒介和目的不同
(二)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买卖。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出售的是()
[A]劳动的所有权[B]劳动的使用权
[C]劳动力的所有权[D]劳动力的使用权
2劳动力商品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最大特殊性在于()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
[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转移其他商品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