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深圳·教育导航
百度搜索 google搜索 狗狗搜索
Google
导航:首页 - 200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联考管理学考试大纲(五)

200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联考管理学考试大纲(五)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12 阅读次数:
200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联考管理学考试大纲(五)

 第十章  行政方法 

第一节  行政方法概述 

一、行政方法的含义

1.行政方法的定义

行政方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具有准行政权能的法定机关和授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贯彻行政管理思想,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而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措施和技巧的总称。
 

2.行政方法的特征

(1) 静态特征

(2) 动态特征

二、行政方法的分类

1.广义的行政方法和狭义的行政方法

2.政治性的行政方法和自然性的行政方法

3.以学科为基础的各种方法

4.一般的方法和具体的方法

5.各种程序性的行政方法

6.传统行政方法和现代行政方法

三、行政方法的作用

1.行政实践的中介和桥梁

2.履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

3.实现行政目标的根本途径

4’.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

5.加快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6.衡量行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手段

第二节  基本方法

一、行政手段

1.行政手段的含义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

2.行政手段的特点

(1) 权威性

(2) 强制性

(3) 垂直性

(4) 具体性

(5) 非经济利益性

(6) 封闭性

3.行政手段的种类

(1) 行政命令手段

(2) 行政引导手段

(3) 行政信息手段

(4) 行政咨询服务手段

4.行政手段的作用

二、法律手段

1.法律手段的含义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

2.法律手段的特点

(1) 权威性

(2) 强制性

(3) 规范性

(4) 稳定性

 3.法律手段的分类

 (1) 行政决定

 (2) 行政检查

 (3) 行政处置

 (4) 行政强制执行

 4.法律手段的作用

三、经济手段

 1.经济手段的含义

 经济手段是行政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2.经济手段的特点

 (1) 利益性

 (2) 间接性

 (3) 多样性

 3.经济手段的作用

四、思想教育手段

 1.思想教育手段的含义

 思想教育手段是指依靠宣传、说服、沟通、精神鼓励等方式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使行政人员和管理对象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政蚌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实现行政目标的方法。

2.思想教育手段的特点

(1)潜在性和长期性

(2)内在稳定性

(3)主动超前性

3.思想教育手段的种类

(1)行为激励方法

(2)参与管理方法

(3)行政责任方法

4.思想教育手段的作用

第三节  行政技术方法

一、行政技术方法概述

行政技术方法是偏重于技术的行政管理方法,主要指行政方法中运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方面的技术并逐步实现量化的那部分。

二、定量技术

1.数学规划

2.实用随机理论

3.决策分析理论

4.预测研究理论

5.数据分析

三、系统分析

系统是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各内在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边界。

1.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

(1) 目的性

(2) 整体性

(3) 层次性

(4) 适应性

2.系统分析方法的作用

四、网络规划

1.什么是网络规划方法

网络规划方法是将管理对象各项任务的各个阶段和逻辑顺序通过网络图的直观形式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来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2.网络图及其绘制

网络规划方法的直观形式是网络图,网络图的绘制通常要经过确定目标、开列清单、画出草图、修改完成等几个阶段。网络图由工作、节点和线路三部分组成。

3.网络规划方法的作用

五、戴明循环

1.什么是戴明循环方法

 美国统计学家戴明首创“戴明循环”方法(又称PDCA循环方法)。P、D、C、A分别是英语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的缩写。

 2.戴明循环方法的运作程序

 3.戴明循环方法的规则要求

 (1) PDCA循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流程,既不能跨越阶序,不能止步不前

 (2) 循环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3)循环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过程,要广泛灵活地运用统计方法,尽可能地依据数据说话

六、帕雷托分析

“帕雷托分析法”又称ABC重点管理方法,其原型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所创的库存理论。帕雷托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分析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概括出一种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理论,并根据统计数字画成排列图,后人把它称为“帕雷托曲线图”。
第十一章  行政文化

第一节  行政文化概述

 一、行政文化的含义

 1.定义

  行政文化是指在行政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的各种心理现象、道德现象和精神活动状态,其核心为行政价值取向。

 2.特征

 行政文化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变动性、连续性等特征。
 

二、行政文化的构成

1.行政文化的关系构成

(1) 主体行政文化

(2) 客体行政文化

2.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

(1) 行政心态

(2) 行政意志

(3) 行政规范

(4) 行政评价

3.行政文化的其他构成

三、行政文化的作用

1.行政文化的一般功能

(1) 引导功能

(2) 规范功能

(3) 维系功能

(4) 选择功能

2.行政文化对内向性行政的作用

(1) 对行政组织形式的影响

(2) 对行政观念的影响

(3) 对行政风气的影响

3.行政文化对外向性行政的作用

(1) 廉洁行政的保障

(2) 高效行政的条件

(3) 民主行政的前提

第二节  公共责任

一、公共责任的含义及特征

1.公共责任的含义

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通过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

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2.公共责任的特征

 (1) 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

 (2) 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

 (3) 公共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

二、公共责任的一般原则

1.公正

(1) 交换公正

(2) 分配公正

(3) 程序公正与规则公正

(4)权力与义务的平等

2.效率

3.道德

(1) 行政组织的道德

(2) 行政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三、公共责任与行政伦理

1.行政伦理的价值判断

2.公共责任的自律与他律

第三节  行政伦理

一、行政伦理的含义

1.行政伦理概念

伦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行政伦理就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

2.行政伦理的客观依据

3.行政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区别

4.行政伦理的构成

(1)伦理意识

(2)行政行为

(3)行政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

二、行政伦理规范

1.服务原则

2.效率原则

3.公正原则

4.廉洁原则

5.开拓创新原则

三、行政伦理建设

1.行政伦理建设的途径

(1)加强行政伦理教育

(2)强调行政伦理立法

(3)发展公民及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2.制度规范与理想信念的协调互补

3.确定最低要求和理想追求

第十二章  行政效率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

1.行政效率的含义

(1) 对行政效率含义有以下几种理解

①机械效率观

②功能效率观

③系统效率观

(2)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

行政效率是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是效果与消耗之比。效果是指有形的社会效果和无形的社会效果;消耗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综合消耗。

2.行政效率的特点

(1)方向性

(2)关联性

(3)社会价值性

(4)相对性

3.行政效率在行政学研究中的历史演变

(1)传统行政学理论关于行政效率的基本观点

(2)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行政效率

二、行政效率的要素

1.效益要素

(1)行政活动的总方向和性质

(2)各项行政决策的质量

(3)各种行政工作的质量

(4)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行政任务的数量

2.经济要素

3.时间要素

(1)时间是完成行政任务的基本条件

(2)时间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自然尺度

(3)时间是具体行政活动的现实尺度

(4)行政工作要讲究时限

三、行政效率研究的出发点及其意义

1.注重行政效率的公共性是行政效率研究的出发点

(1)“公共性”的含义

(2)行政效率研究不能忽视“谁”的效率问题

(3)“公共性”在行政效率中的体现

①“效率”地位的合理确定   

②公共部门效率的体现方式

③公共部门低效率的特殊成因

④公共部门提高效率的特殊机制

2.行政效率研究的意义

(1)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2)提高行政效率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证

(3)提高行政效率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4)行政效率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客观尺度

第二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

一、行政效率测定的基础

1.行政环境
2.组织结构

3.行政人员

4.行政决策的正确程度

二、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

1.行政管理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原则

2.量与质统一的原则

3.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统一的原则

4.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统一的原则

三、行政效率测定的标准

1.行政工作的质量标准
 

(1) 行政决策的质量

(2) 中间管理层的工作质量

(3) 具体执行工作层的质量

2.行政工作的数量指标

(1) 行政决策层的工作量

(2) 中间管理层的工作量

(3) 具体执行工作层的工作量

3.行政工作的时效标准

(1) 强调速度的标准

(2) 强调时限的标准

4.行政费用指标

(1) 衡量人力消耗的尺度

(2) 衡量物力和财力消耗的尺度

四、行政效率测定

1.公共部门效率问题的特殊性

2.行政效率的测定

(1)直接测定方法

①预期效率比较法

②行政费用评估法

③时效评估法

(2)间接测定方法

①行政功能测评法

②行政要素评分法

③标准比较法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提高

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1.行政环境因素

(1) 国家的政治安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是实现高效政效率行政管理的大前提

(2)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物质基础

(3) 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及公民整体效率意识是影响行政效率的社会心理条件

(4) 地理环境形态也是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2.行政组织因素

(1) 行政机构的设置

(2) 行政职位的设置

(3) 行政管理各环节的协调

3.行政人员因素

(1) 行政领导者素质

(2) 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素质

(3) 人事管理工作质量

4.科学技术因素

二、我国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

1.权力过分集中

2.组织机构不合理

3.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4.行政法规不健全或有法不依

5.党、政机关的不正之风尚待根本扭转

6.某些行政人员道德不正、作风不纯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 牢固树立效率观念

(2) 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3) 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

(4) 全面提高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

(5) 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6) 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

(7) 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2.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

(1) 层次领导方法

(2) 目标管理方法

(3) 以点带面、典型带动方法

(4) 现场办公方法

 四、全面认识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

   1.政府上网工程的逐步实施,为我们展示了网络化办公的光明前景

   2.建立各级政府网站有助于使政府由“管制者”向“服务者”

3.“政府上网”将成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桥梁

4.“电子政府”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课程名称
2006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联考管理学考试大纲(五)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ICP备1402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