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深圳·教育导航
百度搜索 google搜索 狗狗搜索
Google
导航:首页 - 2007年全国法律硕士统考最新全真模拟试题(一)

2007年全国法律硕士统考最新全真模拟试题(一)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12 阅读次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制造毒品罪    C.绑架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2.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
    A.继续犯    B.想像竞合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3.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4.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
    A.遗弃罪              B.虐待罪
    C.伪证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5. 甲平日喜欢邻居2岁的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致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从刑法理论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6. 按照刑法规定,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    )。
    A.免予执行原判刑罚   
    B.撤销原判刑罚
    C.减轻执行原判刑罚   
    D.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7. 正当防卫成立的限度条件是(  )。
    A.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
    B.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造成损害
    C.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D.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

    8. 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之一是(  )。
    A.未遂犯   
    B.防卫过当
    C.犯有较轻之罪而自首的   
    D.预备犯
   
    9. 下列情况下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  )。
    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
    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D.羁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10.甲犯A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执行10年后,又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犯有B罪,人民法院对B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对甲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最高刑期是:
    A.20年       B.10年       C.23年     D.25年

    11.甲性格孤僻,对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宿舍室友乙怀恨在心,一次两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并打了起来,后被同学劝开。甲的脸被乙一拳打肿。甲在日记中写明“要报复,干掉乙,让乙从世界上彻底消失掉”。此后,甲无任何异常行为。两个月后,甲的日记本被乙偶然看到,乙遂报案。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
    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12.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牵连犯,但不能数罪并罚(  )
    A.挪用公款后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
    B.因受贿而徇私枉法的         
    C.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D.为骗取保险金而故意杀害被保险人的

    13.赵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在刑罚执行期间,对赵某(  )。
    A.可以减刑,但不可以假释
    B.可以假释,但不可以减刑         
    C.既不可以减刑,也不可以假释
    D.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

    14.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应当(  )。
    A.撤消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B.撤消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         
    C.撤消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D.撤消缓刑,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进行数罪并罚

    15.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构成:
    A.非法拘禁         B.绑架罪    
    C.拐卖儿童罪       D.盗窃罪

    16.狄某与吴某有仇,意欲杀死吴某。一日夜,狄某遇到吴某,遂用木棍将吴某打死。吴某倒地后,从其衣服里掉下一个信封。狄某顺手检起一看,原来里面装有现金2万元,狄某遂将现金非法占有。狄某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
    C.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            D.故意杀人罪

    17.董某,某国有电子公司财务总监,2003年5月董某以个人名义将本公司的30万元借给其朋友买房;2003年10月董某以其个人名义将本公司的80万元借给某国有单位从事经营活动。对董某的行为正确评价是(  )。
    A.第一次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第二次行为不构成犯罪
    B.挪用公款罪
    C.挪用资金罪
    D.第一次行为不构成犯罪,第二次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18.某村村民委员会在换届选举时,某甲纠集数人,以对选举有意见为由,冲入选举会场,大声叫骂,并把票箱砸毁,致使选举无法正常进行。某甲的行为属于:
    A.破坏选举罪                B.妨害公务罪
    C.不构成犯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19.鲁某准备将800克西药“头痛粉”冒充海洛因贩卖,便找到田某,要求田某帮助其贩卖,但鲁未告知所谓海洛因实际上是头痛粉的真实情况。第二天,田某在贩卖“海洛因“时被抓获。对本案,应当:
    A.鲁某、田某构成贩卖毒品罪共犯        
    B.鲁某构成诈骗罪,田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C.鲁某、田某构成诈骗罪共犯
    D.鲁某构成贩卖毒品罪,田某不构成犯罪

    20.保险诈骗罪的客观行为包括:
    A.投保人、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B.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C.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骗取保险金的
    D.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形态中创造条件的行为(  )。
    A.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      B.跟踪被害人
    C  商议实行犯罪的计划      D.前往犯罪场所

   2.包括数行为的一罪有:
    A.连续犯                   B.结果加重犯
    C.吸收犯                   D.继续犯

    3.下列何种情况不构成累犯:
    A.索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刑罚执行完毕3年之后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故意伤害罪
    B.施某因犯重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在缓刑考验期满2年后,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强奸罪
    C.顾某因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刑罚执行完毕5年2个月后,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D.梁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罚执行完毕后4年后,又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医疗事故罪

    4.关于单位犯罪的正确表述为:
    A.单位犯罪就是共同犯罪
    B.单位犯罪没有所有制性质的区分
    C.只有合法成立的单位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犯罪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5.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做法与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甲犯A、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和7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18年。甲执行8年后,又犯C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对此,法院应在14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范围内决定执行的刑罚,然后减去已经执行的8年刑期                     
    B.乙犯A、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和11年,法院决定合并执行20年。在执行2年后,法院发现乙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没有判决的C罪,并就C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这样,乙实际执行的刑期必然超过20年。
    C.丙犯A、B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和11年,法院决定执行20年。在执行2年后,丙又犯C罪,法院就C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由于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不得超过20年,故丙实际上不可能执行C罪的刑罚。
    D.丁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A、B、C、D四罪,但法院只判决A罪8年、B罪12年有期徒刑,决定执行18年有期徒刑。执行5年后发现C罪和D罪,法院判处C罪5年有期徒刑、D罪7年有期徒刑。此次并罚的“数刑中的最高刑期”应是12年,不是18年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 简述我国刑法典总则对于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2.简述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四、辨析题(8分)

    请对“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属于犯罪中止”进行辨析

五、法条分析题(10分)

    《刑法》第399条第1、3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385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试说明:
    (1)本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第3款所规定的“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385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的含义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甲男与乙男于2004年7月28日共谋入室抢劫某中学暑假留守女教师丙的财物。7月30日晚,乙在该中学校园外望风,甲翻墙进入校园内。甲持水果刀闯入丙居住的房间后,发现房间内除有简易书桌、单人床、炊具、餐具外,没有其他贵重财物,便以水果刀相威胁,喝令丙摘下手表(价值2100元)给自己。丙一边摘手表一边说:“我是老师,不能没有手表。你拿走其他东西可以,只要不抢走我的手表就行。”甲将刀子装入自己的口袋,然后对丙说:“好吧,我不抢你的手表,也不拿走其他东西,让我看看你脱光衣服的样子我就走。”丙不同意,甲又以刀相威胁,逼迫丙脱光衣服,丙一边顺手将已摘下的手表放在桌子上,一边流着泪脱完衣服。甲不顾丙的反抗强行摸了丙的乳房后对丙说:“好吧,你可以穿上衣服了。”在丙背对着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丙放在桌上的手表揣进上衣口袋中。甲逃出校园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将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他人,甲乙各分得500元。

    问题:请根据刑法规定和刑法原理,对本案进行全面分析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课程名称
2007年全国法律硕士统考最新全真模拟试题(一)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ICP备1402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