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C【解析】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的形式只有三种,即: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生产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全部来源,同时也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来源,因此选C。D是对科学实验目的性的阐释。
2B【解析】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而A客观现实性、C历史继承性以及D物质存在性等特征都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共有的特征,都予以排除。
3C【解析】马克思主义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它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纳入到物质范畴的理解中来,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4D【解析】科学实验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A项自然科学,B项哲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实验的具体领域。
5D【解析】本题旨在区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人类世界,也称属人世界,是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根据上述定义可知人类只是探测到海洋的最深处,而其活动无法达到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地方仍然属于天然的自然界。
6D【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实践的构成要素的理解,实践由实践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和手段构成。中国载人航天实践活动中,主体是全体航天科研人员,客体是对于宇宙的探索和研究,手段是载人航天飞行器。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CD【解析】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实践又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2ABC【解析】主观能动性是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包括目的性、自主性、创造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A是目的性的体现。B强调主观能动性这一特征在三个特征中的重要性。C体现了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其他主体的一切活动的本质。D是错误的,片面夸大了人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违反了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3ACD【解析】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重任务;实践的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并非客观事物都是实践客体,客观事物能否成为实践客体,不但取决于客观事物的本性,也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程度,因此不能将实践客体与客观事物等同;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实现的;主体客体化造成人的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客体主体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的本质力量;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4ABCD【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A是正确的。由于科技的进步(这是实践的具体形式),人类将一些以前没有纳入活动范畴的天体吸纳进人类世界,改变了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划分界线,因此BC是正确的。之所以说世界是本原性存在,是针对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而言的,他们的存在与否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相对于人的实践活动,世界又是对象性的,因此D也是正确的。
(三)物质与意识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2D【解析】庸俗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具有主观特征,抹杀意识与物质的区别,将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
2C【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而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一种特殊物质。
3C【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4B【解析】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即,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5C【解析】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的,反之就是唯心的。
6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列宁物质概念的理解。A是经验批判主义的观点;CD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主张。
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意识的本质涵义的理解。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意识的主体是形式的,而其客体则是内容的。依据这些分析可知A符合题干的要求。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C【解析】唯物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物主义哲学包括三种形态,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B)、具有片面性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要素说”实质是人的感觉的集合,“能”也有物质的与精神的之分,而唯能论所鼓吹的,正是精神的“能”。
2ACD【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的意识能够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的反映,这是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所在。只有社会的动物才会有意识,意识是在社会发展历史中形成的。
3ABC【解析】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以思维为主要形式,以语言为外壳,因而能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反映。动物也有感知和情感,因此排除D。
(四)本章综合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B【解析】第一个观点把“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第二个观点认为意识决定了物质的变化,显见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即一切从实际出发。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在建设之前就没有客观地考查这项工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的实际问题,因而导致后来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巨大损失。这个教训的关键就是我们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从而建造了这个存在诸多潜在问题的水利枢纽。AB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解析】AB都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忽视了自在世界对人类世界的基础制约作用,结果只能导致生态失衡,这实际上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严重失衡。C是正确的观点,但表达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D是说人的行为要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BCD【解析】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主张,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即具体形态,主张物质第一性,在本质上是唯物主义的,是具有合理性的。C是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题干的观点也具有直观性、猜测性。A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朴素唯物主义尽管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但并未提出抽象的物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