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深圳·教育导航
百度搜索 google搜索 狗狗搜索
Google
导航:首页 - 2004年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题6

2004年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题6
作者:深圳教育在线 来源:szedu.net 更新日期:2007-12-12 阅读次数: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据明人蒋一葵 《长安客话》记述,昔日的永乐大钟,日供六僧击之,“昼夜撞击,声闻数十里,其声宏宏,时远时近,有异他钟”。如此美妙绝伦的钟声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从外表上可以明显看出,大钟的钟壁上下厚度不同,钟腰的厚度是94毫米,而钟口的壁厚是185毫米。测音表明,不同厚度的各个部分,都会产生相应得频率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这众多分音的汇集就是一首雄伟的交响曲。

  加上永乐大钟合理的和金成分比率,优雅钟声的出现就不是偶然了。明永乐大钟的成分中含铜80.5%、锡16.4%及少量其他元素。当含锡在16%左右时,就能保证钟体强度、韧度适度,保持钟声振动的持续性;若含锡量过多或太少都会使钟声余音减短,那么就无法欣赏到永乐大钟闻声数十里的悠长钟声了。

  同时还发现,永乐大钟的正下方,由一个直径4米、深0.7米的八角形地坑,它不单方便人们仰视大钟内壁,还有为钟声散音的功能,与现代舞台前乐池的声学作用异曲同工。

  三管齐下方才造就了永乐大钟举世无双的完美音质。那么,明朝的能工巧匠是如何设计出这令人叫绝的声场呢?

  中国古钟千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有其自成一派的风格样式。中国钟的基本形状是钟声高度与口径之比在1:0.7左右,西洋中则在1:1左右。中国钟用钟杵从外壁敲击,而西洋钟用钟舌从内部敲击,因而发出的声音比中国钟更加急促、高昂。

  通过物理分析,钟声产生于撞钟引起的振动,而钟声的强弱、高低、音色主要取决于钟体的形状和材质。钟壁厚则钟声沉闷,反之清脆;钟体短而口径大则钟声消失得比较快,反之悠长。永乐大钟上端闭塞、下端钟口开放,形成钟顶小、钟腰细、钟身长、钟口外张似喇叭。当撞击时,引起钟声振动,使各分音的频率恰当,产生拍频现象。此外,成份分析的结果告示我们,永乐大钟的合金成份比率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六齐”大致相符。

  (选自刘民朝主编《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上海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3.本文最合适的题目是:

  A.永乐大钟的铸造工艺            B.永乐大钟的历史沿革

  C.永乐大钟的声学探密            D.永乐大钟的声音艺术

  44.本文第五段中“三管齐下”指的是:A.钟壁的厚度、合金成分的比率、钟体中杂质的含量

  B.钟体的形状、合金成分的比率、钟壁的厚度

  C.合金分成的比率、钟壁的厚度、钟下的地坑

  D.钟下的地坑、古钟的风格、钟体中锡的含量

  45.根据本文,以下因素中能最有效保证钟声余音幽远的是:

  A.适度的含锡量           B.微小的杂质含量

  C.钟体的高度             D.钟壁的厚度

  46.根据本文,大钟下方地坑的声学作用是:

  A.方便撞钟               B.方便观赏

  C.汇聚分音               D.钟声散音

  (五)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认识,医用生物材料作为材料大家族中与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个分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现在可以制造出各种生物医学材料来修复和替代人体器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人们的生存空间。

  介入医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对介入医学的普及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为一些不治之症或难治之症,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而且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介入疗法中,插入身体的导丝、导管壳、导管、血管支架、球囊导管,以及人体内各腔道支架,都是由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

  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不仅可以扩张血管,还可以为患食道肿瘤的病人服务。把这些支架放入患处,可使患者恢复进食和排泄,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又如治疗血管肿瘤,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甚至威胁生命。利用导管把为肿瘤提供营养的血管堵住,肿瘤就会由于得不到营养而死亡、脱落。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产生过多的抗DNA抗体及抗体附属物,从而损害组织器官。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和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人们制造了一种高分子材料,经碳化后形成微小的碳颗粒,通过生物提取技术,从小牛胰腺中提取DNA进行分离纯化,制成具有生物活性的DNA免疫吸附剂,然后组装成DNA免疫吸附剂的血液净化装置。

  在实际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血液作体外循环,在通过DNA免疫吸附装置时,血液中的抗DNA抗体就会被吸附剂所吸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DNA,就可以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治疗任何免疫系统疾病。

  (选自王渝生主编的《改变人类的科学活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7.本文最主要的内容是:

  A.介入医学的起源

  B.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C.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的使用

  D. 医用生物材料的分类

  48.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关于介入医学描述的是:

  A.介入医学为不治之症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B.介入医学与医用生物材料本身的研究和发展无关

  C.介入医学提供血管和各腔道的支架,植入患者体内

  D.介入医学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

  49.根据本文,不属于利用医用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和导管的功能的是:

  A.分离纯化DNA

  B.阻断肿瘤的营养来源

  C.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D.扩张血管

  50.理论上,通过血液换流的方法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是:

  A.血液净化装置

  B. 合适的脱氧核糖核酸

  C.足够的生物活性

  D. 精密的分离纯化技术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课程名称
2004年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题6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逻辑基础知识 (2007-12-12)

Copyright© 2007 www.szedu.net 深圳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深圳
ICP备14023058号-1